字字珠璣篇--印光法師法語精選(20)
◎ 無論在家在庵,必須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閒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喫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心,及生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功夫很淺,不自矜誇。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說而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摘錄自•《印光法師文鈔》、《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佛陀制服辱罵他的四位婆羅門兄弟
忍受辱罵鞭打而不瞋恚,
具有如同軍隊般耐力的人,
我稱之為婆羅門。(偈 399)
從前,舍衛城裡一位婆羅門的妻子已經證得初果。只要她打噴嚏,或者有任何東西或人意外碰到她時,她都會脫口而出一些偈語。有一天,這婆羅門和幾位朋友正在家中進餐時,她又順口說:「南無佛」這句讚嘆佛陀的話,卻激怒了她的丈夫,使他立刻衝去找佛陀,並詰問佛陀。
他的第一個問題是:如果想要生活安祥,應該殺死什麼?第二個問題是:如果想要生活幸福,應該殺死什麼?
佛陀回答道:「婆羅門!想要安祥、幸福的生活,就要去除憤怒。諸佛和阿羅漢歡喜並且讚嘆能止息憤怒的人。」
佛陀的回答,觸動了這婆羅門的心靈深處,就出家為比丘,後來並證得阿羅漢果。
這婆羅門的弟弟聽見兄長出家的消息後,非常憤怒,他也直接去精舍辱罵佛陀,但佛陀反問他:
「婆羅門,假設你邀親朋到家中用餐,但他們卻滴口未沾就回去了,既然這些人都不接受你的食物,請問,這些食物最後歸屬誰呢?」
他說歸屬於他,佛陀接著說:
「同理,既然我不接受你的辱罵,你所說的話,豈不是在辱罵你自己嗎?(註)」
他一聽之下,立刻誠服佛陀的睿智,而對佛陀生起極大的敬意,也因此出家為比丘,後來也證得阿羅漢果。
後來,這婆羅門的另外兩位弟弟,也抱著同樣的心態前來辱罵佛陀,但也都受到佛陀的感化,而出家為比丘。也都在機緣成熟時,證得阿羅漢果。
一天夜晚,眾多比丘說:「佛陀的德行多麼高妙深奧!這四位婆羅門兄弟前來辱罵佛陀,但佛陀卻運用無比的智慧,協助他們領悟佛法,並且作為他們的依止。」
佛陀說:「比丘們!我不傷害那些傷害我的人,加上我的耐心和自制,很多人才會皈依我。」
註:這是佛教徒面對不實的批評和辱罵時應有的正確態度。

◎
往時怒,覺心動;近覺隨怒隨休,而心不為之動矣。
以前自己一旦生氣,都會覺得心意浮動。最近發現自己可以在發怒之後立即將情緒平息下來,心念不再隨著事相浮動了。
•摘錄自•《佩玉篇》弘一大師擷集/正義法師小註/杜文月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