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11

  更新日期: 2010/01/11 
(1) 本會開課中:
(每週皆有新增,歡迎點播下載)
課表 講  題 主講 影片
聲音

大佛頂首楞嚴經 居士熊琬
居士
  聲音檔
瑜伽師地論:菩薩地之二_六度四攝章 廖誠麟居士廖誠麟
居士
  聲音檔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簡豐文居士 簡豐文
居士
rm 聲音檔
八識規矩頌 淨方法師淨方
法師
  聲音檔
佛陀本生-大乘菩薩精神 宗譓
法師
  聲音檔

無量壽經 photo淨台
法師
rm 聲音檔
天台止觀析津 photo振法
法師
rm 聲音檔
法華玄義 photo振法
法師
rm 聲音檔
禪觀教學 photo振法
法師
rm 聲音檔
法空觀之一: 觀所緣緣論 廖誠麟居士廖誠麟
居士
  聲音檔

菩提道次第廣論─道前基礎 photo淨雲
法師
  聲音檔
成唯識論 photo智懿
法師
  聲音檔

大般若經 鄭石岩老師 鄭石岩
老師
rm 聲音檔
佛學入門 photo簡豐文
居士
rm 聲音檔
剋毒孔雀-藏傳修心密法 翁仕杰居士翁仕杰
居士
聲音檔

摩訶般若波羅密經 廖誠麟居士廖誠麟
居士
  聲音檔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法師悟昕
法師
  聲音檔
真心與妄心 居士蔡玉鳳
居士
  聲音檔

佛學進修班_法性空慧學
:中觀論疏
阮貴良
居士
  聲音檔
(課程免費,歡迎隨時加入)

2009-12 新增經書電子檔如下,歡迎下載!
書 名 下載檔案 (備註)
PDF DOC TXT
CH342-11  華嚴演義(冊八)
淨空法師

3.3 MB

238 KB

168 KB

往生五淨居天(註)的比丘

渴求涅槃,心中感受到三果的喜悅,
並且不為物欲所繫縛的人,就是證得不還果的人。 (偈 218)

  一位年老比丘的弟子有一次問他,是否已經證得阿羅漢果。年老比丘雖然已經證得三果,但沉默不語,因為他曾經下定決心,在證得阿羅漢果之前,絕口不說他的修行境界。但直到逝世時,他還未證得阿羅漢果,也就從來沒有說明他的修行境界。

  他的弟子們為他在寂滅之前,都未能證得阿羅漢果而感到難過。他們請問佛陀,年老比丘往生何處?

  佛陀回答他們:「比丘們!你們的老師在寂滅之前已經證不還果。他現在往生到淨居天。他未向任何人透露他修行的境界,是因為對自己只能證得這樣的果位,感到慚愧。他實在努力精進,想證阿羅漢果。你們的老師對欲界已經沒有任何的執著了。」

:五淨居天,證得不還果的人往生的地方。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三論宗之集大成者∼嘉祥吉藏大師

  (五四九 ~ 六二三)俗姓安,本西域安息人,先世避仇移居南海,住在交廣(今越南、廣西)一帶,後遷居金陵而生吉藏。幼年時,父親帶他去見真諦,真諦為他取名吉藏。七歲時(一說十三歲)即從法朗出家,學習經論。十四歲時從法朗受學《百論》,十九歲時開始為眾複述,受到大眾的稱譽。陳末,隋兵進攻建康,社會極為混亂。吉藏和一些同學前往各寺,搜集佛教文疏,藏於三間堂內,到亂事停止後加以整理。他涉獵典籍非常廣泛,後來他的著述註引的賅博,就是得力於此。隋朝平定江浙地方以後,吉藏遂移住會稽秦望山嘉祥寺。他在這裡弘傳佛法,從他受學者多至千餘人。後來學者即因他所住的寺號稱他為嘉祥大師。

  吉藏在會稽嘉祥寺時,曾開講《法華經》並自著章疏。及智顗再歸天台,他即於開皇十七年(五九七)八月二十一日與禪眾百餘人致書請智顗開講《法華》,智顗因病未赴,不久即圓寂。因從智顗弟子灌頂聽天台宗義。

  隋•開皇末,晉王楊廣(即隋煬帝)總管揚州,在揚州建置四個道場,延請佛教知名學者入住。吉藏以盛名被延入慧日道場,受到特殊禮遇。開皇十九年(五九九),楊廣自揚州赴長安,邀吉藏同行。到長安後被安置於日嚴寺,即埋頭整理《維摩經》的著述。他的《淨名玄論》,就是這個時期的作品。隋煬帝的次子齊王楊暕,早聞吉藏盛名,於大業五年(六0九)請他蒞臨私第,邀集長安名士六十餘人舉行辯論會,並推吉藏為教論主。當時有僧粲和他對論,往復四十餘番,結果吉藏獲勝。這時他已經六十一歲了。大業初年至隋末,師書寫法華經二千部。又造二十五尊像,竭誠禮懺,另置普賢菩薩像,與之對坐而觀實相之理。

  隋朝亡後,唐高祖李淵初到長安,召集佛教知名人物在虔化門下接見。吉藏被推為代表往見。武德初年(六一八),唐朝設置十大德管理佛教事務,吉藏被選為十人之一。他在長安先住實際寺和定水寺,後來齊王李元吉(唐太宗之弟)請他住延興寺。武德六年(六二三)五月得病,臨終時沐浴清淨,燒香念佛,還寫了一篇〈死不怖論〉而入寂,世壽七十五;葬於終南山至相寺的北岩。

  吉藏的學說淵源於攝山學系。攝山自僧朗、僧詮相繼,成為江南三論宗的發祥地。僧詮門下最傑出的有法朗為最著名,吉藏從法朗受業,後來也廣弘三論及《摩訶般若經》、《涅槃經》,其學問授受的淵源是可以想見的。

  吉藏一生的學說有三變,最初宗承他的本師法朗的學說,深究三論和《涅槃》;繼而攝取天台宗的《法華玄義》;最後傾其全力於三論的闡揚,著作《三論玄義》,樹立了自己的宗要。在他以前的所謂「古三論」,有羅什門下僧肇、道融的「關內義」(或稱「關河舊說」),有僧朗、僧詮、法朗三世相承的「山門義」,到了吉藏始集三論教義的大成,因此他的三論學說被稱為「新三論」。

  吉藏弘法五十餘年,造就弟子很多。見於史傳記載的有慧遠、智拔、智凱、智命、碩法師、慧灌等。其中之智凱,揚都人,聞吉藏在會稽傳播佛法,即棄俗從他出家,並受學三論。後隨吉藏入京,專攻子史,曾在內殿佛道辯論時折服了道士張鼎,是一個長於辯論的僧人。慧灌,高麗國人,曾入隋至會稽嘉祥寺從吉藏研究三論,後入日本傳弘三論,被稱為日本三論宗的初祖。

  吉藏生平,曾講三論、《法華》、《大品》、《智論》、《華嚴》、《維摩》等經論多遍,並各著註疏行世。他的著述共計四十餘種,其中有的已經散失,有的真偽尚未決定,現存的尚有二十六部。吉藏的著述,自隋唐以來並陸續流入朝鮮和日本,曾被廣泛研究和翻譯刻版,有其相當之影響。

•摘錄自•《中華佛教百科全書》、《佛光大辭典》

印光大師的啟示  字字珠璣篇--印光法師法語精選(3)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綱宗;憶佛念佛,實得道之捷徑。

•摘錄自•《印光法師文鈔》、《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殉難)

曹娥投瓜得父屍

迎神獻技醉巫逐波臣  絕妙好辭阿瞞歎才鈍

曹娥。漢時會稽上虞人也(會稽上虞今在浙江上虞縣)。生性純孝。父名旴。善巫祝之術。以五月五日江濤。迎婆娑神。旴醉後作旋風舞。顛倒不復自主。失足溺水死。求其屍不能得。人咸謂葬江魚腹中矣。娥時年十四歲。得父溺江噩耗。即仰天長號。絕而復甦者數次。繼因父屍骸無著。乃馳往江邊。沿岸慟哭。日夜不絕聲。以嘗聞人言。凡人溺水不得屍身者。可沉瓜於水。屍之所在。瓜自當沉。乃捧一瓜。向水中祝曰。此瓜所沉之處。父屍即在其處。祝畢。舉瓜投之水。瓜隨流飄浮。娥亦沿江隨之。凡旬有七日。瓜順流至上虞。倏然下沉。不復浮矣。娥喜曰。我父屍身必在其下。瓜示我矣。遂湧身躍入江中死。竟負父屍同浮水面。後人歎其孝。立碑其地。名曰曹娥碑。楊修嘗隨曹操行軍。路過其處。見碑背題有黃絹幼婦外孫虀臼,八字。操問修曰。汝能解否。修曰,解。操曰。汝且勿言。待我思之。是否相合。前行三十里。始悟。命修言其所解。修曰。黃絹,色絲也。幼婦,少女也。外孫,女之子也。虀臼,受辛也。所謂絕妙好辭也。操乃歎曰。汝解正與我相同。不過我才不及汝。三十里乃始了解耳。

◎學以靜為本。

學習,要以「靜」為根本。

•摘錄自•《佩玉篇》弘一大師擷集/正義法師小註/杜文月白文

五、信 (2)

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事非宜 勿輕諾 苟輕諾 進退錯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閒管




 



 



 


易解
任何事情在沒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輕易發表意見,對事情了解得不夠清楚明白時,不可以任意傳播,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謠言止於智者,不要被謠言所利用。)




 



 



 

退

不合義理的事,不要輕易答應,如果輕易允諾,會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進退兩難。




 



 



 


講話時要口齒清晰,咬字應該清楚,慢慢講,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




 



 



 


遇到他人來說是非,聽聽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斷,不要受影響,不要介入是非,事不關己不必多管。

〔弟子規〕總敘入則孝出則悌→信→汎愛眾→親仁→餘力學文
•摘錄自•《弟子規圖說》勞承浩繪

●華藏園區
 
公告日期:2009/11/11

2010 年《兒童佛學冬令營》招生簡章

一、主  旨透過生命教育,充實生活品格、倫理的內涵,潛移默化開啟智慧,導引快樂、正向的成長,迎接光明人生。
二、指導法師 玄法師、印法師
三、對  象 國小五、六年級 共78名,(男生39名、女生39名)
>>錄取者電話通知。
四、日  期 2010/2/01(一) ∼ 2/04(四)
五、地  點華藏教學園區(台北縣深坑鄉阿柔村5鄰大崙尾9號)
六、活動內容尊重生命,生活品德教育,佛曲、美語歡唱,身心靈舒展,法典薰習,說話藝術,各種動靜兼備、寓教於樂之課程活動。
七、報名日期 須事先報名,即日起 至 1/16 止。
(報名表內每項請務必詳細填寫,並附照片一張)
八、報名方式 下載報名表,請詳細填寫後,貼上二吋照片,面交或郵寄至: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55號3樓」法務組收
電話:(02) 2395-1198 ext 39; 傳真:(02) 2391-3415
E-mail: doctrin@budaedu.org
九、自行報到2/01(一),上午 8:50 前
深坑華藏教學園區 行政中心
十、專車時間2/01(一),上午 8:00
本會大門口集合,8:20準時發車 (台北市杭州南路)
備 註
  1. 學童須全程住宿園區,並配合遵守團體生活規約。
  2. 患有傳染疾病或身體不適,需要就醫休養者,請勿報名。
  3. 學童父母雙方請先溝通清楚,再確認是否讓孩童參加營隊。
  4. 學童必須自備換洗衣物,個人用常備藥物、日用品、拖鞋。
  5. 所有活動相關費用全免,本會將為學童投保平安保險,並提供食(素食)、宿、文具教材。
  6. 報名學童,須經本會審核通過者,方為正式錄取。


公告日期:2009/11/04

2010 年冬令大專青年佛學營
"尋覓-與佛相遇"

(一) 主  旨:解決學佛誤解,認識佛教基本概念,實踐佛法自覺覺他。
(二) 時  間:2010/1/22 (五) ∼ 1/25 (一),共四天三夜。
(三) 地  點:本會華藏教學園區(台北縣深坑鄉阿柔村5鄰大崙尾9號)
(四) 對  象:大專在學青年暨35歲以下社會青年。
(五) 課程方式:
  1. 邀請出家法師授課,並由學員討論提問。
  2. 安排靜坐、拜佛、共修等佛門課程,體驗修行之樂。
(六) 課程內涵:
四天課程中,安排大家一窺佛法輪廓。第一天先從佛教對宇宙人生的看法開始,並邀請過來人介紹他們的青春歲月。第二天探討佛教的三種珍寶,並論及神佛差別,認識佛教特色。第三天介紹佛教的基礎概念、善惡觀點,由此而趨向自在解脫之路。第三天晚上與第四天討論菩薩的精神,以及成佛的方法。

●最新課程
本會永久開設各種佛學課程,免費參加!(請參考>>課程表
公告日期:2009/12/28

妙法蓮華經 課程公告

本會三樓講堂每星期五晚上自 1/08 起,將由鄭石岩老師開講《妙法蓮華經》,歡迎各位蓮友同修,蒞臨聽講,共參法益。
課程內容:【妙法蓮華經】
授課老師:鄭石岩 教授
上課地點:三樓講堂
上課時間:每週五 晚上7:30 ~ 9:00


公告日期:2009/12/11

生滅中有不生滅的 禪修講座課程公告

本會七樓教室,從 2010/3/14 起,將由 廣法師,在每月第二及第四個星期日上午,講授《生滅中有不生滅的》禪修講座課程,歡迎各位同修蒞臨聽講,共參法益。
課程內容
身體會死亡,是有生滅的,感受依根境接觸而有,也是有生滅的,思想只是念頭,念念生滅……,眾生的生命,都是無常生滅的。但在無常生滅中,卻有個不生滅的生命實相,只要透過教導體會到,就可以解脫生死煩惱,甚至超凡入聖,成佛做祖。這是一期三個月,共六次課程的禪修講座;以實修為主,不作空談,將禪法以現代語言闡述,直接、簡要、自然。
地  點:本會七樓教室
時  間:3/14, 3/28, 4/11, 4/25, 5/09, 5/23 (共6堂課)
     每月雙週日上午 8:40 ~ 11:40
上課資格:凡有心於修行,尊師重道、不故意缺課者,不限學歷年齡,皆可報名.
報名方式:(1) 電話報名:02-28735541,0917179176陳明鈺居士;(2) 現場報名。
法師簡介:
慧廣法師,台灣省屏東縣人,民國四十二年生,於民國六十年間,因看到禪宗書籍而進入佛門,六十八年禮 上賢下頓老法師剃度出家。出版有十六種佛法著作,曾於佛學院講授「禪宗的理論與實踐」課程,於大學通識課講授禪宗禪修。近年來於台灣及大陸主持過四十幾場禪七、禪三、禪二及禪修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