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5

  更新日期: 2009/12/25 
(1) 本會開課中:
(每週皆有新增,歡迎點播下載)
課表 講  題 主講 影片
聲音

大佛頂首楞嚴經 居士熊琬
居士
  聲音檔
瑜伽師地論:菩薩地之二_六度四攝章 廖誠麟居士廖誠麟
居士
  聲音檔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簡豐文居士 簡豐文
居士
rm 聲音檔
大乘百法明門論 淨方法師淨方
法師
  聲音檔
佛陀本生-大乘菩薩精神 宗譓
法師
  聲音檔

無量壽經 photo淨台
法師
rm 聲音檔
天台止觀析津 photo振法
法師
rm 聲音檔
法華玄義 photo振法
法師
rm 聲音檔
禪觀教學 photo振法
法師
rm 聲音檔
法空觀之一: 觀所緣緣論 廖誠麟居士廖誠麟
居士
  聲音檔

菩提道次第廣論─道前基礎 photo淨雲
法師
  聲音檔
成唯識論 photo智懿
法師
  聲音檔

大般若經 鄭石岩老師 鄭石岩
老師
rm 聲音檔
佛學入門 photo簡豐文
居士
rm 聲音檔
剋毒孔雀-藏傳修心密法 翁仕杰居士翁仕杰
居士
聲音檔

摩訶般若波羅密經 廖誠麟居士廖誠麟
居士
  聲音檔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法師悟昕
法師
  聲音檔
一念之間 居士蔡玉鳳
居士
  聲音檔

佛學進修班_法性空慧學
:中觀論疏
阮貴良
居士
  聲音檔
(課程免費,歡迎隨時加入)

佛陀拍賣絲蕊瑪的屍首

請好好觀察這外表美麗的色身,
實際上是一身的傷痛,一堆的骨頭,
疾病、貪念不斷,一切皆無常。(偈 147)

  王舍城中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妓女,名字叫做絲蕊瑪。她每天都供養食物給比丘們。有一天,一位比丘向其他比丘提及她的美貌和供養的美味食物。一位年輕比丘聽說有這麼一位美麗的女子後,雖然從來也沒見過她,卻暗戀上她。第二天,這年輕比丘和其他比丘一齊到絲蕊瑪家去。這一天,她身體不適,但仍然想要親自向比丘們致敬,就要求把她抬到比丘們面前。這年輕的比丘終於看到她了,這時候他內心想著:「儘管生病,她仍然那麼美麗。」因此更加迷戀她。

  當天晚上絲蕊瑪就去世了。國王頻婆裟羅王拜訪佛陀時,向佛陀提及絲蕊瑪去世一事。佛陀建議國王先不要埋葬她,相反地保留三天。第四天,絲蕊瑪的身子不復美豔、討人喜愛了,反而膨脹,蛆蟲也從身上跑出來。這一天,佛陀就帶領著眾多弟子到墓園去觀看她的身子。那位深深迷戀絲蕊瑪的年輕比丘一直不知道絲蕊瑪已經去世的消息,所以當他聽說佛陀要帶領其他比丘去見絲蕊瑪時,也滿心歡喜地一齊前去。

  佛陀也請國王宣告,只要付一千銖,絲蕊瑪就可以陪出資的人一夜,但儘管一再調降金額,最後甚至免費,也沒人有意願。佛陀就告訴比丘們說:「比丘們!當絲蕊瑪還活著的時候,多少人願意花千銖的錢,只希望與她共渡一晚,但現在即使完全免費,也沒人有興趣,人身無法倖免於生老病死啊!」

  聽完佛陀的說法後,這年輕的比丘終於領悟了生命的實相。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話頭禪的倡導者∼大慧宗杲

   釋宗杲 (1089~1163),字曇晦,號大慧,因居妙喜庵,又號妙喜。宋代臨濟宗楊岐派僧,看話禪之倡導者。宣州(安徽)寧國人,俗姓奚。靈根夙具,慧性生知,年方十二,隨侍惠雲院慧齊。十七歲剃髮、受具。初依曹洞諸老,洞宗耆宿因師詞鋒之銳,乃燃臂香授其心印,師不自肯,棄去。後謁湛堂文準,久之不契。湛堂因臥室,俾見圓悟。悟居蜀昭覺,師踟躕未進。準示寂後,參天寧圜悟克勤,得到印可。克勤付以《臨濟正宗記》,俾掌記室,未久令分座。叢林歸重,名振京師。右丞相呂公舜奏請賜紫衣,後隱居雲居山,提撕弟子,既入閩,結茅於福州長樂洋嶼,從學而得法者達十三人。

  靖康元年(1126),承相呂舜徒奏賜紫衣,並得「佛日大師」之賜號。紹興七年(1137),奉詔住持徑山,道法之盛冠於一時。十一年四月,因與張九成議及朝政,五月,秦檜以師為張九成黨,褫奪衣牒,流放衡州(湖南衡陽)。乃輯先德機語,間與拈提,名為《正法眼藏》六卷。二十年更被貶至梅州,五年後獲赦,復僧衣。不久駐錫育王山。二十八年奉敕再度住持徑山寺,時有「徑山宗杲」之稱,三十二年受賜號「大慧禪師」,養老於明月堂。一夕,眾見一星殞於寺西,流光赫然。尋示微疾。隆興元年八月九日謂眾曰︰「吾翌日始行。」是夕五鼓,手書遺表,併囑後事。有僧了賢請偈,師乃書遺偈云︰「生也祇麼,死也祇麼,有偈無偈,是甚麼熱。」投筆而寂,年七十五,臘五十八,諡號「普覺」。後人集其著述講說,彙編為《大慧普覺禪師語錄》三十卷、《大慧普覺禪師普說》五卷、《大慧普覺禪師宗門武庫》一卷、《大慧普覺禪師書》二卷,以及《法語》三卷等。

  一日,聞詔遷圜悟禪師住汴京天寧寺,喜曰︰「天賜此老與我也。」遂先日至天寧迎悟,且自計曰︰「當終九夏。若同諸方妄以我為是者,我著《無禪論》去也。」值悟開堂,舉僧問雲門︰「如何是諸佛出身處﹖」門曰︰「東山水上行。」悟曰︰「天寧即不然,只向他道,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師聞,忽前後際斷。悟曰︰「也不易,爾到這田地。但可惜死了不能活,不疑言句是為大病。豈不見道,懸崖撒手,自肯承當,絕後再甦,欺君不得,須要信有這些道理。」於是令居擇木堂,為不釐務侍者,日同仕夫,不時入室。

  一日,悟與客飯次,師不覺舉缽飯皆不入口,悟笑曰︰「這漢參黃楊木禪到縮了也。」師曰︰「如狗舐熱油鐺。」後聞悟室中問僧有句無句,如藤倚樹話,師遂問曰︰「聞和尚當時在五祖曾問此話,不知五祖道甚麼﹖」悟笑而不答。師曰︰「和尚當時既對眾問,今說何妨﹖」悟不得已,曰︰「我問五祖有句無句,如藤倚樹,意旨如何﹖祖曰︰『描也描不成,畫也畫不就。』又問︰『樹倒藤枯時如何﹖』祖曰︰『相隨來也。』」師當下釋然大悟曰︰「我會也。」悟歷舉數段因緣詰之,皆酬對無滯。悟喜謂之曰︰「始知吾不汝欺也。」乃著《臨濟正宗記》付之,俾掌記室。未幾圓悟返蜀,師因韜晦結菴以居。後度夏虎丘,閱《華嚴》至第七地菩薩得無生法忍處,忽洞明湛堂所示殃崛摩羅持缽救產婦因緣。

  紹興七年詔住雙徑。一日圓悟訃音至,師自撰文致祭。即晚小參,舉僧問長沙︰「南泉遷化向甚處去﹖」沙曰︰「東村作驢,西村作馬。」僧曰︰「意旨如何﹖」沙曰︰「要騎便騎,要下便下。若是徑山,即不然。若有僧問︰圓悟先師遷化向甚處去﹖向他道︰墮大阿鼻地獄。」「意旨如何﹖」曰︰「飢餐洋銅,渴飲鐵汁。」「還有人救得也無﹖」曰︰「無人救得。」曰︰「如何救不得﹖」曰︰「是此老尋常茶飯。」

   師辯才縱橫,平日至力鼓吹公案禪法,其禪法被稱為「看話禪」(即以考察公案、話頭而求開悟之禪法),此與宏智正覺之「默照禪」相輝映。嗣法弟子九十餘人,較著名者有思岳、德光、悟本、道顏等。

•摘錄自•《中華佛教百科全書》、《佛光大辭典》

印光大師的啟示 字字珠璣篇--印光法師法語精選(1)

◎念佛求生西方,以真信切願為前導,以至誠持念為正修。
◎念佛真利益,為大智慧人及愚夫愚婦能得。
 其似有智慧,不願隨愚夫愚婦之班者,皆不能得。

•摘錄自•《印光法師文鈔》、《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殉難)

元氏女投水殉父

夜託兆夢中話死別 下明詔漢廷旌懿風

元氏女,名紹。漢時四川合江縣人也。生而貞婉。天性篤孝。父尼和。為符縣小吏。奉公盡職。極得縣長信任。縣長為趙君(傳記軼其名茲從略)。偶因有要公欲投往巴郡。因事體重大。恐有貽誤。非遣一謹慎練達之老吏前往不可。乃特召尼和入衙。珍重付囑。尼和受命即行。不料登舟以後。行至江中。狂風大作。白浪翻天。將船蹙逼至成儒灘。浪捲水急。霎時間船覆。而尼和遂身陷灘中矣。噩耗傳至縣。縣令趙君驚悼殊甚。命水手漁人分途撈屍。終無所得。紹自接父凶耗。哀慟不已。及聞縣令派人撈屍不獲。乃自駕一小舟。飛棹馳抵父所溺處。惟見波平似鏡。水光連天。浪聲潺潺。四望茫茫。仰天長嚎。臨流呼父。逡巡間,突躍入水中而死。人望見之。急搶救。則已無及。屍身轉眼不見。夜忽示夢其弟曰。現在不須急求我屍。俟至二十日。自同父屍俱出。屆期果浮水面。顏色如生。觀者咸歎為孝女。郡縣以其事聞於朝。漢廷命立碑以旌之。女誠孝也。而其烈亦有足多焉。

◎導友善不納,則當止──宜體此言。

勸導朋友向善,如果對方不肯接受,就應該停止規勸。
--應該審慎思考這句話。

•摘錄自•《佩玉篇》弘一大師擷集/正義法師小註/杜文月白文

四、謹 (7)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易解
  將要入門之前,應先問:「有人在嗎?」不要冒冒失失就跑進去。進入客廳之前,應先提高聲音,讓屋內的人,知道有人來了。如果屋裡的人問:「是誰呀?」應該回答名字,而不是:「我!我!」讓人無法分辨我是誰?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

易解
借用別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講明,請求允許。如果沒有事先徵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竊的行為。借來的物品,要愛惜使用,並準時歸還,以後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難。
(諺云: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弟子規〕總敘入則孝出則悌→信→汎愛眾→親仁→餘力學文
•摘錄自•《弟子規圖說》勞承浩繪

●會務公告
 
公告日期:2009/12/24

99年元旦連續假期 課程調整公告

1/01(五) ∼ 1/03(日) 為 2010年元旦連續假期,本會課程活動調整如下:

一、元月1日(五):
 除密寶法師「掌中解脫」課程上課之外,本會其它所有課程暫停一次。

二、元月2日(六),暫停之課程為:
課  程 時 間 主講人 教室
觀音五經法要 9:00-12:00 會深法師 B1 (2)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9:30-11:30 悟昕法師 7F
摩訶般若波羅密經 10:00-12:00 廖誠麟居士 B1 (1)
『佛遺教三經』重點研討 10:00-12:00 李永慶居士 B1 (3)
瑜伽師地論研討班 13:30-16:30 廖誠麟居士 7F
兒童讀經班 19:00-20:00 吳若瑟居士 7F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19:30-21:00 黃柏霖居士 3F

三、元月3日(日),所有課程活動照常進行。
四、元月1日(五) ∼ 元月3日(日),三樓圖書館照常開放
  開放時間為:8:30 ~ 18:00。

●華藏園區
 
公告日期:2009/11/11

2010 年《兒童佛學冬令營》招生簡章

一、主  旨透過生命教育,充實生活品格、倫理的內涵,潛移默化開啟智慧,導引快樂、正向的成長,迎接光明人生。
二、指導法師 玄法師、印法師
三、對  象 國小五、六年級 共78名,(男生39名、女生39名)
>>錄取者電話通知。
四、日  期 2010/2/01(一) ∼ 2/04(四)
五、地  點華藏教學園區(台北縣深坑鄉阿柔村5鄰大崙尾9號)
六、活動內容尊重生命,生活品德教育,佛曲、美語歡唱,身心靈舒展,法典薰習,說話藝術,各種動靜兼備、寓教於樂之課程活動。
七、報名日期 須事先報名,即日起 至 1/16 止。
(報名表內每項請務必詳細填寫,並附照片一張)
八、報名方式 下載報名表,請詳細填寫後,貼上二吋照片,面交或郵寄至: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55號3樓」法務組收
電話:(02) 2395-1198 ext 39; 傳真:(02) 2391-3415
E-mail: doctrin@budaedu.org
九、自行報到2/01(一),上午 8:50 前
深坑華藏教學園區 行政中心
十、專車時間2/01(一),上午 8:00
本會大門口集合,8:20準時發車 (台北市杭州南路)
備 註
  1. 學童須全程住宿園區,並配合遵守團體生活規約。
  2. 患有傳染疾病或身體不適,需要就醫休養者,請勿報名。
  3. 學童父母雙方請先溝通清楚,再確認是否讓孩童參加營隊。
  4. 學童必須自備換洗衣物,個人用常備藥物、日用品、拖鞋。
  5. 所有活動相關費用全免,本會將為學童投保平安保險,並提供食(素食)、宿、文具教材。
  6. 報名學童,須經本會審核通過者,方為正式錄取。


公告日期:2009/11/04

2010 年冬令大專青年佛學營
"尋覓-與佛相遇"

(一) 主  旨:解決學佛誤解,認識佛教基本概念,實踐佛法自覺覺他。
(二) 時  間:2010/1/22 (五) ∼ 1/25 (一),共四天三夜。
(三) 地  點:本會華藏教學園區(台北縣深坑鄉阿柔村5鄰大崙尾9號)
(四) 對  象:大專在學青年暨35歲以下社會青年。
(五) 課程方式:
  1. 邀請出家法師授課,並由學員討論提問。
  2. 安排靜坐、拜佛、共修等佛門課程,體驗修行之樂。
(六) 課程內涵:
四天課程中,安排大家一窺佛法輪廓。第一天先從佛教對宇宙人生的看法開始,並邀請過來人介紹他們的青春歲月。第二天探討佛教的三種珍寶,並論及神佛差別,認識佛教特色。第三天介紹佛教的基礎概念、善惡觀點,由此而趨向自在解脫之路。第三天晚上與第四天討論菩薩的精神,以及成佛的方法。

●最新課程
本會永久開設各種佛學課程,免費參加!(請參考>>課程表
公告日期:2009/12/11

生滅中有不生滅的 禪修講座課程公告

本會七樓教室,從 2010/3/14 起,將由 廣法師,在每月第二及第四個星期日上午,講授《生滅中有不生滅的》禪修講座課程,歡迎各位同修蒞臨聽講,共參法益。
課程內容
身體會死亡,是有生滅的,感受依根境接觸而有,也是有生滅的,思想只是念頭,念念生滅……,眾生的生命,都是無常生滅的。但在無常生滅中,卻有個不生滅的生命實相,只要透過教導體會到,就可以解脫生死煩惱,甚至超凡入聖,成佛做祖。這是一期三個月,共六次課程的禪修講座;以實修為主,不作空談,將禪法以現代語言闡述,直接、簡要、自然。
地  點:本會七樓教室
時  間:3/14, 3/28, 4/11, 4/25, 5/09, 5/23 (共6堂課)
     每月雙週日上午 8:40 ~ 11:40
上課資格:凡有心於修行,尊師重道、不故意缺課者,不限學歷年齡,皆可報名.
報名方式:(1) 電話報名:02-28735541,0917179176陳明鈺居士;(2) 現場報名。
法師簡介:
慧廣法師,台灣省屏東縣人,民國四十二年生,於民國六十年間,因看到禪宗書籍而進入佛門,六十八年禮 上賢下頓老法師剃度出家。出版有十六種佛法著作,曾於佛學院講授「禪宗的理論與實踐」課程,於大學通識課講授禪宗禪修。近年來於台灣及大陸主持過四十幾場禪七、禪三、禪二及禪修課程。


公告日期:2009/11/24

八識規矩頌 課程暫停公告

本會每星期二晚上,地下室教室(一) 自 12/22 起,將由 淨方法師開講《八識規矩頌》,歡迎各位蓮友,蒞臨聽講,共參法益。
授課老師方法師(比丘尼)
上課地點:地下室教室(一)
上課時間:12/22 起,每週二晚上 19:30 ~21:00
上課教材:【八識規矩頌】 唐•三藏法師玄奘撰
講師簡介:淨方法師,出家後依止淨蓮法師學習佛法,對玅境長老,淨空老和尚,淨界法師及道證法師等善知識之教法,亦好樂聽聞,受諸大善知識之啟發頗多。發願精通三藏經論,恭慎學講,祈無愧於先聖前賢、祖師大德。


公告日期:2009/11/10

教觀綱宗 課程公告

2010/1/05 起,每星期二晚上,本會地下室教室(二) 將由楊健生居士講授《教觀綱宗》課程,歡迎各位蓮友,踴躍蒞臨聽講,共參法益。

時間地點:1/05 起,每週二 19:00 ~ 21:30; 地下室教室(二)
課程內容:分成兩個階段--
• 第一階段:
  以大略解釋《教觀綱宗》原文為主,輔以聖嚴法師所著之《天台心鑰》為解釋參考,及《天台宗綱要》做為補充資料,俾使同學有一整體性的輪廓概念,並針對其中屬於天台宗特有的論述作一番介紹,約需十到十五堂課。
•第二階段:
  詳細解說《教觀綱宗科釋》,預計花費一年八個月講畢。
參考資料:
《教觀綱宗》,一卷,《大正藏》第46冊;《教觀綱宗科釋》,佛陀教育基金會,2008 重排版;《天台宗綱要》,佛陀教育基金會,2000版;《天台心鑰》,法鼓文化,2003 修訂版; 《教觀綱宗•釋義紀•講錄•科釋 合刊》,台北:佛教文獻編撰社,2003;《教觀綱宗講記》,台北:台灣觀宗別院,民72。
講師簡介:
楊健生居士,出生於台北市,於專科求學期間開始接觸佛教,七十六年參加蓮因寺全國大專佛學齋戒夏令營,返校後創設佛學社團│菩提社,並開始鑽研佛經,先後研讀過聖嚴法師、宣化上人的著作,參訪過惟覺法師,求教參話頭及觀心法門,民國八十九年退伍後,參加基金會《天台四教儀》的課程,親近吳道行老師,重回佛教經論的研究至今,目前在﹝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在職班進修,有機會研讀梵文經典,開闊了佛學視野,並對學術界在天台思想上的研究,有更深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