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27

  更新日期: 2009/11/27 
(1) 本會開課中:
(每週皆有新增,歡迎點播下載)
課表 講  題 主講 影片
聲音

大佛頂首楞嚴經 居士熊琬
居士
  聲音檔
瑜伽師地論:菩薩地之二_六度四攝章 廖誠麟居士廖誠麟
居士
  聲音檔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簡豐文居士 簡豐文
居士
rm 聲音檔
大乘百法明門論 淨方法師淨方
法師
  聲音檔
佛陀本生-大乘菩薩精神 宗譓
法師
  聲音檔

無量壽經 photo淨台
法師
rm 聲音檔
天台止觀析津 photo振法
法師
rm 聲音檔
法華玄義 photo振法
法師
rm 聲音檔
禪觀教學 photo振法
法師
rm 聲音檔
法空觀之一: 觀所緣緣論 廖誠麟居士廖誠麟
居士
  聲音檔

菩提道次第廣論─道前基礎 photo淨雲
法師
  聲音檔
成唯識論 photo智懿
法師
  聲音檔

大般若經 鄭石岩老師 鄭石岩
老師
rm 聲音檔
佛學入門 photo簡豐文
居士
rm 聲音檔
剋毒孔雀-藏傳修心密法 翁仕杰居士翁仕杰
居士
聲音檔

摩訶般若波羅密經 廖誠麟居士廖誠麟
居士
  聲音檔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法師悟昕
法師
  聲音檔
一念之間 居士蔡玉鳳
居士
  聲音檔

佛學進修班_法性空慧學
:中觀論疏
阮貴良
居士
  聲音檔
(課程免費,歡迎隨時加入)

富貴使人更加貪婪

財富毀滅愚癡的人,但無法摧毀追求彼岸的人 (註)
愚癡的人貪愛財富,不只毀滅自己,也害了別人。(偈 355)

  有一次,憍薩羅國的國王前往精舍向佛陀問訊。他首先向佛陀解釋晚到的原因,原來舍衛城當天有一位富翁去世了,該富翁沒有任何子嗣,所有家產因此都被充公,他也因為處理這件事才遲到。國王接著向佛陀說,這富翁雖然非常富有,但也非常吝嗇。活著的時候,他不布施,對待自己也十分苛刻,吃得少,同時只穿便宜、粗糙的衣服。

  聽完國王的話,佛陀說這富翁的某一前世也是富翁,有一天,一位辟支佛到他家化緣,他請太太加以供養。他太太明白他很少同意她供養任何人,就特別在辟支佛的缽裡裝滿食物。當富翁發現太太供養的食物相當豐碩時, 心裡想著:「這比丘吃完後,只會睡覺,與其如此,不如把這些食物給我的僕人吃,至少他們吃完後,會更賣力的為我工作。」

  這麼一想,他就後悔剛才答應太太供養辟支佛。這富翁有一位也是富翁的哥哥,而且只有一位兒子,這富翁由於貪戀哥哥的財產,就把哥哥唯一的兒子給殺了,然後在哥哥去世時繼承所有的財產。

  這富翁因為曾經供養辟支佛,所以今生才會富有。但因為心生後悔,所以今生不知道該如何利用財富。而且只為了要繼承哥哥的財產,就謀殺侄子,所以會在地獄長久受苦。今生之前,他已經償還累世以來所累積的惡業報應,所以今生才得以為人,但今生也沒有做過任何的善業。

  國王說:「尊者!雖然他有幸生活在佛陀在世的時候,卻從來不供養任何人,他真正糟蹋了千載難逢的機緣了。」

註:「彼岸」指的是涅槃,追求彼岸的人指的是渴望證得涅槃的人。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印光大師的啟示 

兄弟相處之道

家庭諸事,只可以父母兄弟情分論。不可以我是彼非事理論。兄弟不睦,多半由於父母偏愛所起。由偏愛故,事事均須佔便宜。若吃虧之兄弟,能作退一步想,譬己生於貧家,衣食住皆無有,又當與誰相爭乎。又父母所留之錢財,父母之兒女得之,比兵匪得之,當好多矣。若兵匪來搶劫,又有何法能捍禦之。

     有一位居士,因與兄弟的相處及財產的分配有一些紛爭,向印光大師請法,大師作了以下的開示:
  「家裡的事,只可以用父母兄弟的情分來談,不可以用我對他錯的是非觀念來說。兄弟不合,大部分是因為父母偏心所引起的,因為父母偏愛一方,所以對方會事事佔便宜。如果吃了虧的兄弟,能夠退一步想,譬如說:假想自己生在一個貧窮人的家裡,衣服、食物、房子都沒有,那麼要爭什麼呢?如果父母留下的財產,多留給某一位兄弟,兄弟畢竟是親人,總比被盜賊奪去了好。如果盜賊來搶,我們也沒有辦法保住這份財產啊!所以給了兄弟還是好的。有了這樣的想法,就不會再起計較分別之心了。」

•摘錄自•《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感暴)

蔡順桑椹感強寇

早魃肆虐上天降災 據情直陳小人有母

蔡順。字君仲。西漢時汝南安成人也 (汝南安成今在河南省汝南縣)。父早亡。獨與母居。菽水承歡。頗得順親之義。鄉里咸稱其孝。當王莽篡漢之末年。刀兵四起。到處烽火。加以天災流行。五穀不登。斗價百金。赤地千里。世稱猛虎滿地走。十村九無煙。即此景象。以是富者貧。貧者困。黠猾者流為盜賊。良善者多成餓殍。順於此時。日拾桑椹果腹。椹有赤黑二種。順分別採貯。一日正採椹時。赤眉賊忽來。將順擒去。問其緣故。順答曰。赤者味酸取以自食。黑者味甜取以供母。賊歎曰。真孝子也。不忍加害。並贈以白米三斗。牛蹄一隻。盜賊亦知孝道。亦敬重孝子。世之不能逃劫者。以倫德不修之故耳。

◎余每夜就枕,必思一日所行之事──所行合理,則恬然安寢;或有不合,即輾轉不能寐。思有以更其失,又慮始勤終怠也,因筆錄自警。

我每天晚上就寢前,一定會回想一天當中所做過的事。如果當天所做的都合於事理,那就可以安心的入睡。若有不合事理的情形,當晚就會翻來覆去睡不安穩。並且一定要想出改正過失的方法,但是又擔心只有短暫的熱度無法持續,所以用筆記下來時時警惕自己。

•摘錄自•《佩玉篇》弘一大師擷集/正義法師小註/杜文月白文

四、謹 (3)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份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醜




 



 



 


易解
穿衣服需注重整潔,不必講究昂貴、名牌、華麗。穿著應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場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經濟狀況,才是持家之道。
(不要為了面子,更不要讓虛榮心作主,無謂的開銷就是浪費。)




 



 



 



日常飲食要注意營養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不要挑食,不可以偏食,三餐常吃八分飽,避免過量,以免增加身體的負擔,危害健康。
(論語:「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夫子勸勉我們:食物不要過分講求精美,烹調不要過分要求細緻。)




 



 



 



飲酒有害健康,要守法,青少年未成年不可以飲酒。成年人飲酒也不要過量,試看醉漢瘋言瘋語,醜態畢露,惹出多少是非?
(老子說:聖人為腹不為目。飲食是為了吃飽肚子,不是為了滿足口目。) 當今的文明病例如:癌症、糖尿病…等多為營養過多,與營養失衡所造成。應注意過份加工,太精緻的食品,都含有化學添加物,有害健康,不宜食用。

〔弟子規〕總敘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汎愛眾→親仁→餘力學文
•摘錄自•《弟子規圖說》勞承浩繪

●華藏園區
 
公告日期:2009/11/11

2010 年《兒童佛學冬令營》招生簡章

一、主  旨透過生命教育,充實生活品格、倫理的內涵,潛移默化開啟智慧,導引快樂、正向的成長,迎接光明人生。
二、指導法師 玄法師、印法師
三、對  象 國小五、六年級 共78名,(男生39名、女生39名)
>>錄取者電話通知。
四、日  期 2010/2/01(一) ∼ 2/04(四)
五、地  點華藏教學園區(台北縣深坑鄉阿柔村5鄰大崙尾9號)
六、活動內容尊重生命,生活品德教育,佛曲、美語歡唱,身心靈舒展,法典薰習,說話藝術,各種動靜兼備、寓教於樂之課程活動。
七、報名日期 須事先報名,即日起 至 1/16 止。
(報名表內每項請務必詳細填寫,並附照片一張)
八、報名方式 下載報名表,請詳細填寫後,貼上二吋照片,面交或郵寄至: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55號3樓」法務組收
電話:(02) 2395-1198 ext 39; 傳真:(02) 2391-3415
E-mail: doctrin@budaedu.org
九、自行報到2/01(一),上午 8:50 前
深坑華藏教學園區 行政中心
十、專車時間2/01(一),上午 8:00
本會大門口集合,8:20準時發車 (台北市杭州南路)
備 註
  1. 學童須全程住宿園區,並配合遵守團體生活規約。
  2. 患有傳染疾病或身體不適,需要就醫休養者,請勿報名。
  3. 學童父母雙方請先溝通清楚,再確認是否讓孩童參加營隊。
  4. 學童必須自備換洗衣物,個人用常備藥物、日用品、拖鞋。
  5. 所有活動相關費用全免,本會將為學童投保平安保險,並提供食(素食)、宿、文具教材。
  6. 報名學童,須經本會審核通過者,方為正式錄取。


公告日期:2009/11/04

2010 年冬令大專青年佛學營
"尋覓-與佛相遇"

(一) 主  旨:解決學佛誤解,認識佛教基本概念,實踐佛法自覺覺他。
(二) 時  間:2010/1/22 (五) ∼ 1/25 (一),共四天三夜。
(三) 地  點:本會華藏教學園區(台北縣深坑鄉阿柔村5鄰大崙尾9號)
(四) 對  象:大專在學青年暨35歲以下社會青年。
(五) 課程方式:
  1. 邀請出家法師授課,並由學員討論提問。
  2. 安排靜坐、拜佛、共修等佛門課程,體驗修行之樂。
(六) 課程內涵:
四天課程中,安排大家一窺佛法輪廓。第一天先從佛教對宇宙人生的看法開始,並邀請過來人介紹他們的青春歲月。第二天探討佛教的三種珍寶,並論及神佛差別,認識佛教特色。第三天介紹佛教的基礎概念、善惡觀點,由此而趨向自在解脫之路。第三天晚上與第四天討論菩薩的精神,以及成佛的方法。

●最新課程
本會永久開設各種佛學課程,免費參加!(請參考>>課程表
公告日期:2009/11/24

八識規矩頌 課程暫停公告

本會每星期二晚上,地下室教室(一) 自 12/22 起,將由 淨方法師開講《八識規矩頌》,歡迎各位蓮友,蒞臨聽講,共參法益。
授課老師方法師(比丘尼)
上課地點:地下室教室(一)
上課時間:12/22 起,每週二晚上 19:30 ~21:00
上課教材:【八識規矩頌】 唐•三藏法師玄奘撰
講師簡介:淨方法師,出家後依止淨蓮法師學習佛法,對玅境長老,淨空老和尚,淨界法師及道證法師等善知識之教法,亦好樂聽聞,受諸大善知識之啟發頗多。發願精通三藏經論,恭慎學講,祈無愧於先聖前賢、祖師大德。


公告日期:2009/11/10

教觀綱宗 課程公告

2010/1/05 起,每星期二晚上,本會地下室教室(二) 將由楊健生居士講授《教觀綱宗》課程,歡迎各位蓮友,踴躍蒞臨聽講,共參法益。

時間地點:1/05 起,每週二 19:00 ~ 21:30; 地下室教室(二)
課程內容:分成兩個階段--
• 第一階段:
  以大略解釋《教觀綱宗》原文為主,輔以聖嚴法師所著之《天台心鑰》為解釋參考,及《天台宗綱要》做為補充資料,俾使同學有一整體性的輪廓概念,並針對其中屬於天台宗特有的論述作一番介紹,約需十到十五堂課。
•第二階段:
  詳細解說《教觀綱宗科釋》,預計花費一年八個月講畢。
參考資料:
《教觀綱宗》,一卷,《大正藏》第46冊;《教觀綱宗科釋》,佛陀教育基金會,2008 重排版;《天台宗綱要》,佛陀教育基金會,2000版;《天台心鑰》,法鼓文化,2003 修訂版; 《教觀綱宗•釋義紀•講錄•科釋 合刊》,台北:佛教文獻編撰社,2003;《教觀綱宗講記》,台北:台灣觀宗別院,民72。
講師簡介:
楊健生居士,出生於台北市,於專科求學期間開始接觸佛教,七十六年參加蓮因寺全國大專佛學齋戒夏令營,返校後創設佛學社團│菩提社,並開始鑽研佛經,先後研讀過聖嚴法師、宣化上人的著作,參訪過惟覺法師,求教參話頭及觀心法門,民國八十九年退伍後,參加基金會《天台四教儀》的課程,親近吳道行老師,重回佛教經論的研究至今,目前在﹝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在職班進修,有機會研讀梵文經典,開闊了佛學視野,並對學術界在天台思想上的研究,有更深的認識。

●課程異動
 
公告日期:2009/11/25

性相通說研討班 課程暫停公告

本會星期一晚上之《性相通說研討班》課程,因為江瑜居士請假,11/30 課程暫停一次,特此公告週知,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公告日期:2009/11/25

初級靜坐班 課程暫停公告

本會星期二晚上之《初級靜坐班》課程,12/01 課程暫停一次,特此公告週知,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公告日期:2009/11/24

佛陀本生-大乘菩薩精神 課程暫停公告

本會星期二上午,地下室教室(一)之《佛陀本生-大乘菩薩精神》課程,12/01 課程暫停一次,特此公告週知,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公告日期:2009/11/24

大佛頂首楞嚴經 課程暫停公告

本會星期一晚上,三樓講堂之《大佛頂首楞嚴經》課程,因為 熊琬老師有事請假,11/3012/21 之課程,各暫停一次,特此公告週知,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公告日期:2009/10/26

十二樓佛堂共修 異動公告

本會十二樓佛堂,11 月份星期日共修,更動如下:

  日期 內  容 領眾法師
第一週 11/01 念佛共修 道佑法師
第二週 11/08 念佛共修 道佑法師
第三週 11/15 念佛共修 道佑法師
第四週 11/22 藥師寶懺 道宜法師
第五週 11/29 大悲懺、念佛共修 道倫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