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丘爭吵
一切眾生皆畏懼刀杖,一切眾生皆珍愛生命,
將心比心,人不應該殺害或教唆殺害他人。(偈 130)
祇樹給孤獨園的比丘互毆事件 (註)發生後,佛陀就制定不可互相毆打的戒律,所有的比丘都奉行該戒律。儘管如此,這兩群比丘後來又為了同一座塔再度爭吵。
但這一次,一群比丘威脅恐嚇另一群比丘,以致於受恐嚇的比丘們因為害怕,而大叫。佛陀知道威脅恐嚇的事情後,更進一步制定比丘不可互相威脅恐嚇的戒律。
(註)請參考故事「為了塔而爭吵的比丘」
性情暴戾如何改?
接手書,知宿習深厚,不易消滅。然學道之人,以治習氣為修行第一步工夫。若能克除一分習氣,其工夫方始實得一分。否則有因無果,難得與佛相應也。汝既知性情暴戾,當時時作我事事不如人想。縱人負我德,亦常作我負人德想。覺自己對一切人,皆有愧怍,歉憾無已。則暴戾之氣,便無由生矣。凡暴戾之氣,皆從傲慢而起。既覺自己處處抱歉,自然氣餒心平,不自我慢貢高以陵人。
有位居士寫信向印光大師請法:「自己性情暴躁,常常發脾氣,該怎麼調伏?」
大師回信告訴他:
「性情暴戾是過去世所帶來的習氣,不容易息滅。但是學佛,應以對治習氣為第一步功夫,能克除一分習氣,修行才算得到一分功夫。否則只是修因而沒有產生結果,等於沒有得到修學佛法的利益,沒有與佛法相應。
既然知道自己的脾氣不好,容易暴躁,應該常常告訴自己:『我事事不如別人;如果是別人虧欠我,也當作是我虧欠別人。』覺得自己對所有的人都有一份虧欠感,自己常感到很慚愧、抱歉。暴戾之氣就會消失,不再生起。
凡是性情暴戾的人,都是因為心中有傲慢之心,如果能常常對所有人懷著一份抱歉之心,自然能夠心平氣和,不會再貢高我慢,氣勢凌人了。」
•摘錄自•《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