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08     

 

  更新日期:2007/6/07 
(1) 佛法影片檔
主講 講  題 演講日
淨台法師 大乘妙法蓮華經 No.2, (2007/4)
(2) 本會開課中:(課程免費,歡迎隨時加入)
課表 講  題 主講 集數 上課 講義
每週一 瑜伽師地論- 菩薩地之一:發菩提心章 廖誠麟居士 19 6/04  
每週二 大佛頂首楞嚴經 簡豐文居士 140 6/05  
南山律在家備覽 淨台法師 7 6/06  
每週三 十地經論 心宏法師 78 圓滿 v
大乘妙法蓮華經 淨台法師 6 5/30  
每週五 大佛頂首楞嚴經 鄭石岩老師 1 6/01  
正觀緣起 廖誠麟居士 16 6/01  
黃蘗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簡豐文居士 8 6/01
利器之輪 翁仕杰居士 41 6/01
每週六 淨心誡觀法 如碩法師 50 6/02
摩訶般若波羅密經 廖誠麟居士 147 6/02  

 

2007-06-08 新增經書電子檔如下,歡迎下載!
書 名 下載檔案 (備註)
 PDF  DOC TXT
CH355-88  
阿彌陀經要解便蒙鈔

達默法師

4 MB

418 KB

289 KB
CH342-04  
華嚴經易解(淨行品第十一)

淨空法師

4 MB

429 KB

307 KB

 

不知足的年輕比丘

即使天上灑落金幣,也無法滿足欲望,愛欲是樂少苦多。
明白這種道理的智者,甚至對天界的欲樂也不企求,
佛陀的弟子希望能滅盡愛欲。 (偈 186 / 187)

  有一次,祇樹給孤獨園的一位年輕比丘被他的老師送到別的精舍去學法,他的父親卻在這時候逝世了,並且留下一些財產給他和他的弟弟。等他給回給孤獨園時,他的弟弟告訴他父親的死訊,和父親留給他的財產。一開始的時候,他說不需要這份錢財。可是後來,他覺得還是過世俗的生活比較好,因此,他對出家修行的日子漸漸不滿意,而日益消瘦。其他比丘於是說服他去聽佛陀的忠告。

  這心中不滿的年輕比丘告訴佛陀,如果擁有父親給他的錢,他可以過很舒適的在家生活。佛陀忠告他,世人是不知足的,甚至具足大量珠寶財富的君王也一樣。佛陀接著告訴他頂生王的故事,頂生王是四王天和忉利天的聖王,享受這兩處天神的尊崇。有一次,他在忉利天住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後,希望自己是忉利天唯一的統治者,而不要與帝釋共同治理。但他無法達成這個願望,所比當下變老,衰弱不堪,不久就逝世了,天神是非常脆弱的眾生,一旦屈服於強烈的愛欲刺激,他們很容易毀壞。

  聽完佛陀的勸誡,年輕比丘決定繼續留在僧伽中,精進努力求解脫。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高尚之行第七)


◎來生(二)

  僧有見貴顯人而心生慕羨願似之者,復有見貴顯人而心生厭薄若不屑者。是二人皆過也,何也?爾徒知慕羡彼,而寧知彼之前生即爾苦行修福僧人乎?則何必慕羨。爾徒知厭薄彼,而寧知爾之苦行,來生當作彼有名有位官人乎?則何可厭薄?既未離生死,彼此更迭,如汲井輪,互為高下,思之及此,能不寒心?但應努力前修,不捨寸陰,以期出世,安得閒工夫為他人慕羨耶,厭薄耶?

  有出家人看見富貴顯達的人,心生羨慕,希望能和他一樣的;也有出家人看見富貴顯達的人,心生厭惡,好像很不齒的,這兩種出家人都不對,為什麼呢?因為你只知道羡慕他,而不知道他的前生就是像你這樣苦行修福的出家人啊!那又何必羡慕呢?你只知道厭惡他,而不知道,你的苦行果報,來世會作像他一樣有名利有地位的官人啊!那又何必厭惡呢?既然都未脫離生死,互相交換,好像打井水的輪子一樣,互相上下交替,想到這樣生死不休,能不令人心寒嗎?所以應該一心向上,勇猛精進地修行,不要浪費一點點的時間,俾能出三界,了生死,哪有閒工夫去羡慕人家,或厭薄人家呢?

•摘錄自•《緇門崇行錄淺述》明•蓮池大師作/吳錦煌居士述著

 (肆、處人藹然)

禮讓

  有一個年輕人正要過獨木橋時,剛走幾步,不巧對面已有一位孕婦走來,於是他很有禮貌地轉身,走回橋頭,讓孕婦先過。待孕婦走過後,年輕人又走上了橋,但走到橋的中央,遇到一位挑柴的樵夫,年輕人又回到橋頭,讓樵夫過了橋。

  第三次,樵夫不敢貿然上橋,待獨木橋上無人行走時,才匆忙上了橋。快到橋頭時,迎面而來是正在趕路推著獨輪車的農夫。年輕人這次不願讓路,很客氣地向農夫說道:「先生,我就要到橋頭了,能不能讓我先過去?」農夫不理,說道:「你沒看到我正推著車趕集嗎?」兩人互不相讓,這時,河面上浮來一葉小舟,舟上坐著一位僧人,兩人則請僧人為他們評理。

  僧人問農夫道:「你真的很急嗎?」農夫回答:「我真的很急,晚了便趕不上市集了。」僧人回答:「你既然急著趕集,為何不儘快讓年輕人過橋呢?你只要退幾步即可,年輕人和你就可以過橋了。」農夫一言不發。

  僧人又笑著問年輕人:「你為甚麼要農夫讓路?」年輕人爭辯道:「在此之前,我已經讓了許多人,若繼續讓農夫,我便過不了橋。」僧人反問道:「你既然已經讓了那麼多人,再讓農夫一次,即使過不了橋,起碼保持了你的風度,何樂而不為?」此語說得年輕人滿臉通紅。

•摘錄自•《心靈世界•青松集合刊》如覺法師著  ......本書有電子檔,歡迎>>  下載
 

 

大方廣佛華嚴經

  孝事父母,當願眾生,善事於佛,護養一切。
  又放光明味清淨,能除一切味中毒。恆供佛僧及父母,是故得成此光明。

大般涅槃經

  菩薩摩訶薩,於昔無量阿僧祇劫,恭敬父母、和尚、諸師上座長老。於無量劫,常為眾生,而行布施,堅持禁戒,修習忍辱,勤行精進,禪定智慧,大慈大悲,大喜大捨。是故今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金剛之身。
  曾從智者,聞如是言。寧於一日受三百矛,不於父母生一念惡。
  施三種人,果報無盡。一病人,二父母,三如來。

•摘錄自•《釋門真孝錄》張廣湉輯

 

●最新課程
本會永久開設各種佛學課程,免費參加!(請參考>>課程表
公告日期:2007/05/29

佛教的生命關懷 課程公告

本會禮請 玄法師,自 6/13 起,每星期三晚上在七樓教室開講《佛教的生命關懷》系列課程,歡迎各位蓮友蒞臨聽講,共參法益。
 課程內容:「佛教的生命關懷」。
 地點時間:七樓教室; 6/13 起,每週三晚上7:00 ~ 9:00
 授課法師:聖玄比丘尼
 課程簡介:請參考> >「授課大綱

 法師簡介:聖玄法師早年曾旅居英國六年,走遍三十多個國家,看盡人生百態,體悟了生命真義,遂發願出家以廣利眾生;民國八十六年還台後,多次擔任密教弘法活動之英文即席翻譯;並於中華佛研所修學唯識兩年。民國九十年,依止 明長老,剃度出家,歷任長老專屬侍者、海明寺書記及海明佛學院教務主任;並先後取得玄奘學術研究院佛學碩士及輔仁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目前擔任輔大宗教學系-紐約長島大學2007年世界友誼計劃之「執行長兼講師」壹職。曾發表過多篇宗教學術論文,履獲獎項及好評。

公告日期:2007/5/22

梵唄班 招生簡章

內容:佛門禮儀、法器說明、常用早課、晚課、六句讚。
老師:劉淑貞居士
時間:自 2007/6/10 起,每週日 18:30 ~ 20:00。
地點:本會三樓講堂。
對象:凡有興趣於梵唄唱念之三寶弟子或社會大眾均可參加。
報名時間:自即日起至 6/06 止。
報名方式:報名表備索,請詳細填寫後,面交或函寄: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 55 號 3 樓」
電話:(02) 2395-1198。
費用:全免。
備註:報名人數不限。

公告日期:2007/05/14

淨心誡觀法 課程恢復公告

本會每星期六晚上,七樓教室之《淨心誡觀法》課程,將於 6/02 恢復上課,特此公告週知。
 課程內容:【淨心誡觀法】
 授課老師:如碩法師
 上課地點:七樓教室
 上課時間:每週六晚上 17:00 ~ 18:30

公告日期:2007/5/22

摩訶般若波羅密經 課程公告

本會自 6/02 起,每星期六上午,於七樓教室,將由廖誠麟老師續講《摩訶般若波羅密經》,歡迎各位蓮友同修,蒞臨參加,共參法益。

課程內容:由【摩訶般若波羅密經卷十六•魔事品第四十六】起續講。
授課老師:廖誠麟居士
上課地點:七樓教室
上課時間:每週六上午 10:00 ~12:00

公告日期:2007/05/28

大佛頂首楞嚴經 課程公告

本會每星期五晚上自 6/01 起,將由鄭石岩老師開講《大佛頂首楞嚴經》,歡迎各位蓮友同修,蒞臨聽講,共參法益。
課程內容:【大佛頂首楞嚴經】
授課老師:鄭石岩居士
上課地點:三樓講堂
上課時間:每週五 晚上7:30 ~ 9:00

●課程異動
 
公告日期:2007/06/05

兒童書法班 課程暫停公告

本會 6/09(六) 下午於地下室教室(二)之《兒童書法班》課程暫停一次,特此公告週知,不便之處,敬祈見諒。

公告日期:2007/06/04

《菩提道次第廣論》《掌中解脫》及 《楞嚴經文句》研討班 課程暫停公告

密寶法師因事請假,無法授課,故法師主講之三種研討課程,自 6/046/18 的課程暫停共約二週,特此公告週知,不便之處,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