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天界的方法
人應該說實話,不可忿怒,
即使自己擁有的不多,仍然應該布施給乞求的人,
能夠做到這三件事的人,可往生諸天。
(偈224)
大目犍連尊者有一次在天界看見很多天神住在舒適的華屋中。他請教他們究竟做了
什麼善行,能夠往生天界。他們的回答各自不同,其中一位說,他所以往生天上,不是
因為布施或聽聞佛法,而只因為他總是實話實說。另一位女天神則說,雖然她的主人毆
打辱罵她,但是她不生主人的氣,心中沒有任何的瞋念。她說控制自己的脾氣,滌除恨
意使她往生天界。其他天神則說他們在能力範圍內,用自己的方法,為他人的利益而布
施。大目犍連尊者回到精舍後,請教佛陀,一個人說實話,不發脾氣或只布施少量微不
足道的東西,就能往生天上嗎?
佛陀回答他:「你不是親眼目睹,親耳聽聞那些天神的說辭嗎?你不該有任何的懷
疑。即使少量的功德也能使人往生天上。」
一名女士和四名沙彌
敵對者環繞時仍然保持友善的態度,
暴力氣氛中仍然保持溫和的態度,
眾人都執著五蘊,
而不執著的人,我稱之為婆羅門。
(偈406)
有一次,一位婆羅門太太請丈夫到祇樹給孤獨園邀請四位比丘到家中來接受供養。她特別要丈夫指名邀請真正出身婆羅門的資深比丘,但丈夫引導回來的卻是四名阿羅漢
沙彌,當她看見丈夫請回來的是年輕沙彌時,非常失望,就責怪丈夫,並憤怒地要他再去精舍請資深比丘來。同時,她拒絕讓四位沙彌坐尊貴的座位,也不供養他們。
這婆羅門再度到達精舍時,遇見舍利弗尊者,就邀請舍利弗尊者到他家應供。舍利弗到他家時,看見已經有四位阿羅漢沙彌在場,就問他們是否已經接受供養?當他知道他們尚未受到供養,又知道只準備供養四名比丘而已時,便返回精舍。這婆羅門只得再到精舍一趟。這一次,大目犍連尊者與他同行返家,但結果也和舍利弗尊者一樣,返回精舍。
這時候,帝釋看見這四名阿羅漢沙彌略顯飢餓,就化身成一名老婆羅門,出現在這婆羅門夫婦家。這對夫婦向老婆羅門致敬,並請他坐上尊貴的座位,但這老婆羅門只坐在地上,並且向這四名阿羅漢沙彌致敬。他接著透露自己的身分。這對夫婦看見帝釋向沙彌致敬,就供養他們和帝釋。供養後,這四名阿羅漢沙彌和帝釋各自顯神通。之後,帝釋回天界去,四名沙彌也回精舍去。
佛陀知道這件意外時,評論說:「比丘們!阿羅漢對敵視他們的人不懷惡意。」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肆、處人藹然)
給人信心
態度是一種奇妙的東西,它會產生神奇的力量。
美國哈佛大學的一項實驗,證實了態度的魔力。他對第一組學生說:「你們太幸運了,因為你們將跟一群天才老鼠在一起。這群聰明的老鼠將很快地通過迷陣抵達終點,然後吃許多乾酪,所以你們必須準備多些乾酪放在終點站。」他對第二組學生說:「你們將跟一群普通的老鼠在一起,這群平庸的老鼠最後還是會通過迷障抵達終點,然後吃一些乾酪。因為他們智能平平,所以期望不要太高。」他對第三組學生說:「很抱歉,你們將跟一群笨老鼠在一起,這群笨老鼠的表現會很差,不太可能通過迷障抵達終點,因此你們根本不用準備乾酪。」
六個星期後,實驗結果出來了,天才老鼠很快地通過迷陣,抵達終點;普通老鼠也到達終點,不過速度很慢;至於愚笨的老鼠,只有一隻通過迷陣抵達終點。
有趣的是:其實根本沒有甚麼天才老鼠和笨老鼠,他們都是同一窩普通的老鼠,這些老鼠之所以表現有天壤之別,完全是因為實驗的學生受了羅伯特博士的影響,對他們態度不同所產生的結果;學生們雖然不懂老鼠的語言,然而老鼠知道學生們對他們的態度。
因此,對別人態度友善,相信別人,給別人信心和鼓勵,就可以對別人產生良好的影響。
•摘錄自•《心靈世界•青松集合刊》如覺法師著
......本書有電子檔,歡迎>>
下載
(慈物之行第六)
◎濟貧詣官
隋普安,京兆涇陽人。周氏滅法,隱於終南山之楩梓谷,苦行忘身,或露形草莽以施蚊虻,或委臥亂屍以施虎豹。時有重募,擒送一僧,賞帛十段。或來執安,安欣然慰喻曰:「觀卿貧煎,正欲相給,為設食已,與共入京。」
帝曰:「我國法急,不許道人民間;汝更助急,不許道人山中,則遣渠何往?」遂放入山。
隋朝京師郊南逸僧普安法師,京兆涇陽人。北周武帝建昌三年滅佛教,令僧尼還俗,安法師躲到終南山的楩梓谷隱居,勤修苦行,不把身體形骸掛在心上,有時裸露著身子,躺在草叢中,讓蚊蟲吸咬,布施身血,有時躺在雜亂的屍體群中,想用自己的身體布施給虎豹吃。當時政府公告重賞,如捉到並呈送一個出家僧人,賞賜絲綢十段。有一個人要來捉拿安大師去領賞,安大師欣然的安慰他說:「我看您貧窮煎迫,也正想幫忙您讓您有所收穫,現在我弄些食物給您吃,吃完了和您一道入京城去,讓您領賞。」
到了京城,皇帝看了卻說道:「我國目前國法嚴厲,不准民間有出家人,你更加嚴厲了,不准出家人住到山裡去,那麼要叫他們到那裡去呢?」於是放安大師回山上。
•摘錄自•《緇門崇行錄淺述》明•蓮池大師作/吳錦煌居士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