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 2006-12-04 新增經書電子檔如下,歡迎下載!!
書名:正法念處經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
檔案名稱(下載) |
檔案類型 |
檔案日期 |
檔案大小 |
CH377-06-01.ZIP (下載) |
PDF 文件 (.PDF) (下載閱讀程式) |
2006-12-04 |
7.409 MB |
CH377-06-02.ZIP (下載) |
MS Word 文件 (.DOC) |
2006-12-04 |
827.878 KB |
CH377-06-03.ZIP (下載) |
一般文字檔 (.TXT) |
2006-12-04 |
563.312 KB |
書名:優婆塞戒經 北涼中印度三藏曇無讖譯 |
檔案名稱(下載) |
檔案類型 |
檔案日期 |
檔案大小 |
CH465-01-01.ZIP (下載) |
PDF 文件 (.PDF) (下載閱讀程式) |
2006-12-04 |
1.433 MB |
CH465-01-02.ZIP (下載) |
MS Word 文件 (.DOC) |
2006-12-04 |
111.113 KB |
CH465-01-03.ZIP (下載) |
一般文字檔 (.TXT) |
2006-12-04 |
60.549 KB |
帝釋的請求
所有的布施中,法施最殊勝,
所有的味道中,法味最佳,
所有的喜悅中,法喜最喜悅,
毫無貪愛的人,克服所有的苦惱。
(偈354)
有一次,忉利天的天神們聚集在一起討論四個問題,但無法得到最佳的答案。最後,帝釋和他們一齊赴祇樹給孤獨園去見佛陀,他們首先向佛陀說明他們的困難,接著向佛陀提出他們的四個問題:
1. 什麼是最佳的禮物?
2. 什麼是味道最好的東西?
3. 什麼是最喜悅的事?
4. 為什麼棄絕愛欲最卓越?
佛陀回答道:「佛法是所有禮物中最高貴的,滋味最佳,最喜悅的。棄絕愛欲,可以究竟解脫所有苦,因此,是所有成就中最卓越的。」
佛陀說完後,帝釋告訴佛陀:「尊者!如果佛法勝過所有的禮物,為什麼我們無緣分享功德呢?尊者,我盼望從今以後,我們也可以共霑法益。」
佛陀就召集並告誡所有的比丘,從此以後要與眾生共享所作的一切功德。
從此以後,邀請所有眾生,含括天神在內一齊共享所有功德(註)就成為僧伽的習俗。
(註) 邀請天、龍前來共享功德的偈語如下:
願眾生、天、龍與我們共享此功德!願他們永遠保護此世間和佛法。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肆、處人藹然)
布施他人如同給自己
有一個十分慳吝的人,他不喜歡布施,極不願意布施。世尊親自教化他學布施,世尊教他道:「把你左手的東西布施給右手」,此人猶豫了一下,剛開始還不願意,繼而想:「右手也還是自己的手呀!」就慢慢地施給右手;然後世尊又教他把右手的東西布施給左手,他也受教布施了。如此左手和右手互相布施了數次,他就布施得毫不猶豫,充滿歡喜。漸漸地,世尊教他布施給他的親屬,他也願意了;再教他布施給陌生人,他也願意了。
如此一來,這個人漸漸體會到其實眾生和自己是等同一體,布施給別人,其實就和布施給左手或右手是一樣。因果絲毫不爽,所布施出去的其實往後都會回到自己的身心,施以財,施以法,施以無畏,未來才會有富足安樂的生活;倘若吝於施捨,未來一旦往昔所植福報享盡,災禍一至,自然會受苦報。
但願眾生得離苦
在一場球賽結束後,冠軍球員遇到了一個女子,她說自己有個生病極嚴重的孩子要開刀,可是自己付不出醫療費,希望他能夠給予協助;這位球員信任這位求助的女子,毫不猶豫地把剛剛領到的巨額冠軍獎金全部給了她。
不久,有人告訴她這位女子是個騙子,她並沒有生病的孩子,也沒結婚;這位冠軍球員說了一句極感人的話:「你說她並沒有生病得快死的孩子,是我這個星期以來聽到最好的消息。」在他心裡,不含絲毫受騙後的恚惱,有的只是一份深盼眾生都能夠離苦得樂的菩提心,別人沒有難關,沒有苦惱,就是最好的消息,自己的球賽勝利,都不算是最好的消息;最好的消息是眾生沒有苦難。
•摘錄自•《心靈世界•青松集合刊》如覺法師著
......本書有電子檔,歡迎>>
下載
(慈物之行第六)
◎護鴨絕飲
晉僧群,清貧守節,庵於羅江縣之霍山。山在海中,有石盂逕數丈,清泉冽然。庵與石隔小澗,獨木為橋,繇之汲水。後一鴨折翅在橋,群欲舉錫撥之,恐傷鴨,還不汲水,絕飲而終。
贊曰:「為物命而忘己身,大慈弘濟於是為主矣!或曰:『全鵝而忍苦,可也;群之滅其生,得無過乎?』噫!至人之視革囊,夢幻泡影耳。苟有利於眾生,則棄如涕唾。餧虎飼鷹,皆以是心也,豈凡夫執吝四大者所測知耶!」
晉朝霍山僧群法師,清貧而守氣節,在羅江縣的霍山中搭一個茅棚住。山在海中,山上有一塊直徑數丈的大石頭,石頭上有清泉流出,清冷香甜。
茅棚和大石中間隔一條深溝,上有獨木橋,可以走過去汲水。後來有一隻野鴨子,折了翅膀飛不起來,停棲在獨木橋上。群大師要去打水,看見野鴨折翅停占了獨木橋,擬用錫杖撥開牠,但又怕牠掉下山溝喪生,於是回來,不去汲水,因沒喝水而死了。
讚道:「為了保全動物的生命而不顧自己,再沒有比這樣更慈悲、更偉大的救濟了。或者有人會說:『為了保全鵝的生命,忍受挨打的痛苦,還算可以;像群法師自己犧牲了生命,不是過份了嗎?』唉!聖人看自己的身軀如臭皮囊,人生不過如夢幻泡影而已,如果對眾生有利益,則將生命如鼻涕口水一般地丟棄不顧。如佛在因地修菩薩行時,以身飼虎,割肉喂鷹,都是捨己為人的心腸所使然啊!哪是執著貪戀這四大假合之身的凡夫,所能明白的呢?!」
•摘錄自•《緇門崇行錄淺述》明•蓮池大師作/吳錦煌居士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