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15 內容摘要

佛法演講檔

 更新日期:2006/09/14 
 (1) 本會開課中:(課程免費,歡迎隨時加入)
課表 講  題 主講 集數 上課 簡介
每週一 解深密經 廖誠麟居士 52 9/11  
翁仕杰居士 20 8/28 >>
每週二 大佛頂首楞嚴經 簡豐文居士 104 9/12  
每週三 瑜伽師地論_修所
成地
(本週附講義)
智中法師 7 9/13  
大圓滿心性休息論 覺眉桑度堪布 27 9/13 >>
每週四 頓悟入道要門論 簡豐文居士 27 9/08  
每週五 大方廣佛華嚴經 鄭石岩老師 45 9/08  
四念住 廖誠麟居士 15 9/08  
每週六 淨心誡觀法 如碩法師 30 9/09  
摩訶般若波羅密經 廖誠麟居士 117 9/09  
回目錄

經書電子檔

2006-09-12 新增經書電子檔如下,歡迎下載!!
書名:六祖壇經講記(二00六年修訂版)  演培法師
檔案名稱(下載) 檔案類型 檔案日期 檔案大小
CH853-01-01.ZIP (下載) PDF 文件 (.PDF) (下載閱讀程式) 2006-09-12 3.804 MB
CH853-01-02.ZIP (下載) MS Word 文件 (.DOC) 2006-09-12 289.657 KB
CH853-01-03.ZIP (下載) 一般文字檔 (.TXT) 2006-09-12 241.708 KB
回目錄

佛典故事

執著於老舊的衣服

自我警惕,自我反省,
自我護衛,正念現前的比丘,
才能長住安樂(偈379)

人是自己真正的護衛者,人是自己真正的皈依,
因此人應調御自己,一如商人馴服良駒。 (偈380)

  難迦拉苦拉是一位貧窮的工人。有一天,一位比丘看見他穿著破舊的衣服正在耕種,就問他是否願意出家為比丘。他答應了,就把犁和舊衣服掛在一棵離精舍不遠的樹上,而出家為比丘。

  出家後不久,他對比丘的生活心生不滿,想還俗。每次生起這種念頭的時候,他就到那棵樹下去,並且譴責自己:「你還想穿上這老舊的衣服,再恢復工人的艱困生活啊!」如此自責之後,他對出家生活的不滿就消失了。所以每次有所不滿,他都去那裡自我檢討。

  其他比丘問他為什麼經常到那棵樹下?他告訴他們:「我去找我的老師。」後來,他證得阿羅漢果,就不再去那棵樹下了。比丘們就略帶譏諷地問他:「你現在怎麼不再去找你的老師了呢?」他回答說:「我以前去找老師,是因為有需要,但現在已經不需要了!」比丘們就去請教佛陀,難迦拉苦拉是否說實話?佛陀告訴他們:「他說的是真話,由於自我責備,難迦拉苦拉事實上已經證得阿羅漢果了。

備註:
可參考上週類似的故事:「年輕比丘和破舊的衣服」。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回目錄

青松集 (參、自處超然)

愧之,則小人可使為君子

  古德云:「愧之,則小人可使為君子」,又云:「慚愧如服,可以莊嚴身心;懺悔如水,可以淨化靈」。慚愧心是顆善種子,慚愧心一起,就可以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而翻轉一個人的惡業為善業,使惡名昭彰的小人轉變成道德厚重的君子。有慚愧心的人才能改往修來,內心及言行才能生長出善法,養成君子的品德。當一個人願意起慚愧心、反省自己的時候,高慢心、瞋恚、貪染等煩惱就能降伏,內心就不再如火如荼、剛強難調,而是一片安和寧靜的心境。

恆以慚愧水洗滌懈怠心

  當我們的慚愧心不夠時,很容易懈怠,也很容易放逸。精進佛道的心力鬆散之際,會誤以為自己很不錯,很有懈怠放逸的資格,所以就有勇氣懈怠放逸。常懷慚愧的人知道自己沒有懈怠放逸的資格,也就不敢懈怠放逸。

  古德云:「恆以慚愧水洗滌懈怠心」,即說明了慚愧心的功能,也指示了要恆常地以慚愧心為清淨的法水,來洗滌無始劫來養成的懈怠習氣。一旦懈怠放逸,就趕緊提起慚愧心,滌蕩盡除諸煩勞塵垢,讓自己成為煥然一新的修道之士。

讓人三尺又何妨?

  漢朝浙江紹興縣陳囂,有一天發現鄰居紀伯把籬笆往陳家推進三尺,陳囂不但不抱怨,反而一聲不響地在夜裡往後退一丈。紀伯慚愧之餘,不但歸還地,而且往後退出一丈。這二丈多的巷道,就立著個大石頭「義里」;一時間傳為美談。清朝安徽桐城的張、方二家,因地界不清而起糾紛,張家寫信給在北京擔任禮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的家人張英,原盼獲得勝訴,不料張英回信道:「千里捎書只為牆,讓人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於是張家在慚愧之餘,就把地標往後退三尺,方家也退了三尺。

  這件事實令我們深深省思到一件事情:一般人往往汲汲於經營名利,希望自己可以名成利就;智者卻知道放下貪著才是有智慧的第一選擇。於世間,我們如果能夠修得一個「淡」字,於命終之際,就能夠不被「戀」字所繫縳,無罣無礙的人生,多麼自在。

•摘錄自•《心靈世界•青松集合刊》如覺法師著
...本書有電子檔,歡迎>> 下載
回目錄

緇門崇行錄 (孝親之行第四)

◎念佛度母

  宋宗頤,襄陽人。父早喪,母陳氏攜養於舅氏。少習儒業,年二十九,禮長蘆秀禪師出家,參通玄理。迎母於方丈東室,勸母剪髮。甘旨之外。勉進念佛,後無疾而終。制勸孝文行於世,號慈覺禪師。

  贊曰:「頤公篤信淨土,不惟自利,而兼利其母,使果得往生,賢於度母生天者多矣!沙門欲報其親不可不知此。」

  宋朝真定府洪濟宗頤禪師,襄陽人。父親很早就死了,母親陳氏帶著他投靠他舅舅家扶養。少年時修儒家的學問,二十九歲拜長蘆法秀圓通禪師(即東京法雲寺法秀圓通禪師)剃度出家,後來參究佛理,了明心地。把母親接到自己方丈室的東側一室,勸母親落髮,除奉養飲食外,勉勵母親念佛,後來他母親沒生病安祥地往生。頤禪師並著有「勸孝文」流通世面,人稱慈覺禪師。

  讚道:「頤公深信淨土,不但自利,而且兼利他的母親,如能真使母親往生西方,比度母親生天享樂更高明殊勝啊!出家人要報親恩,不可不知道這件事。」

•摘錄自•《緇門崇行錄淺述》明•蓮池大師作/吳錦煌居士述著
回目錄

本會訊息

本會永久開設各種佛學課程,免費參加! (詳情請參考>>課程表

誠徵課程現場攝錄影專案兼職人員

本會廣招 攝錄影專案兼職人員, 您有專業錄影攝影的專長,願意為佛教服務嗎?我們歡迎兼職、工讀、SOHO、專案承包等方式來作業。
詳情請參考>>本會網站
●新開課程
 
公告日期:2006/9/11

梵唄班 招生簡章

內容:佛門禮儀、法器說明、常用早課、晚課、六句讚。
時間:自2006/10/22 起,每週日 18:30 ~ 20:00。
地點:本會三樓講堂。
對象:凡有興趣於梵唄唱念之三寶弟子或社會大眾均可參加。
報名時間:自即日起至10/20止。
報名方式:報名表備索,請詳細填寫後,面交或函寄: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五十五號三樓」
電話:(02) 2395-1198。
費用:全免。
備註:報名人數不限。

公告日期:2006/8/31

四十二章經研討 課程公告

本會每週三晚上自 10/04 起,李永慶居士繼續發心帶領研討「四十二章經」,歡迎諸位大德參加法義研討。

 時 間:10/04 起,每週三晚上 7:30 ~ 9:30。
 地 點:本會地下室教室(3)。
 主講者:李永慶居士。

●課程暫停/異動
 
公告日期:2006/8/29

利器之輪 課程暫停 暨時間更動公告

9/15(五) 起,《利器之輪》課程上課時間、地點更動為下:

課 程 內 容 主 講 人 新 地 點 上課時間
利器之輪 翁仕杰居士 12F 佛堂 9/15(五)起, 每週五
PM 7:30 ~ 9:00

公告日期:2006/8/18

地藏菩薩本願經 時間地點更動公告

9/07 起,本會《地藏菩薩本願經》課程的上課時間地點更動如下:

課 程 內 容 主 講 人 新 地 點 上課時間
地藏菩薩本願經 見智法師 地下室(一) 9/07起, 每週四
PM 7:30 ~ 9:00

公告日期:2006/8/18

頓悟入道要門論 時間地點更動公告

9/01 起,本會《頓悟入道要門論》課程的上課時間地點更動如下:

課 程 內 容 主 講 人 新 地 點 上課時間
頓悟入道要門論 簡豐文居士 地下室教室(二) 9/01起, 每週五
PM 7:30 ~ 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