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育電子報 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製作
www.budaedu.org
前期目錄
 2006-05-12 內容摘要


 新增佛法演講聲音檔

 更新日期:2006/05/11 
 (1) 本會開課中:(課程免費,歡迎隨時加入)
課表 講  題 主講 集數 上課 講義 簡介
每週一 解深密經 (分別瑜伽品) 廖誠麟居士 34 5/08    
利器之輪 翁仕杰居士 5 5/08   >>
每週二 大佛頂首楞嚴經 簡豐文居士 86 5/09    
每週三 十地經論 心宏法師 62 5/10    
每週四 頓悟入道要門論 簡豐文居士 9 5/04    
大圓滿心性休息論 覺眉桑度堪布 14 5/10   >>
每週五 大方廣佛華嚴經 鄭石岩老師 28 5/05    
每週六 淨心誡觀法 如碩法師 18 4/29    
摩訶般若波羅密經 廖誠麟居士 100 5/06    

 經書電子檔

2006-05-11 新增經書電子檔如下,歡迎下載!!
書名:觀音玄義記  知禮大師述
檔案名稱(下載) 檔案類型 檔案日期 檔案大小
CH330-13-01.ZIP (下載) DynaDoc 文件 (.WDL) (下載閱讀程式) 2006-05-11 2.264 MB
CH330-13-02.ZIP (下載) MS Word 97 文件 (.DOC) 2006-05-11 123.102 KB
CH330-13-03.ZIP (下載) 一般文字檔 (.TXT) 2006-05-11 82.689 KB

書名:華嚴演義(冊四)  淨空法師講述
檔案名稱(下載) 檔案類型 檔案日期 檔案大小
CH342-02-01.ZIP (下載) DynaDoc 文件 (.WDL) (下載閱讀程式) 2006-05-11 2.174 MB
CH342-02-02.ZIP (下載) MS Word 97 文件 (.DOC) 2006-05-11 199.164 KB
CH342-02-03.ZIP (下載) 一般文字檔 (.TXT) 2006-05-11 140.757 KB
 佛典故事

富有的比丘

人若不能斷除疑惑的話,
即使赤身露體、結髮、塗泥、絕食、
睡地上、不沐浴、塵土污身,右膝著地作苦行,
也不能證得清淨。

  從前在舍衛城中有一位富翁,名字叫做巴富斑迪卡。他的太太去世後,他決定出家 。但出家前,他先建立一座兼具廚房和儲藏室的精舍,然後,才攜帶家具、廚具和大量 的米、油、奶油和其它的必需品出家到精舍去。每當他想要吃什麼東西的時候,就要僕 人幫他煮,所以他雖然出家,但仍然養尊處優。

  有一天,其他比丘向佛陀報告他仍然過著富翁般的生活,佛陀就告誡他:「我一直 告誡你,要過清淨簡單的日子,你為什麼還帶這麼多家當出家呢?」聽到佛陀這麼說, 他卻發起脾氣,大聲嚷嚷地說:「好吧!佛陀,現在我就照你的話做!」說完話後,他 就把袈裟脫掉,然後問佛陀:「這就是你建議我過日子的方法嗎?」

  佛陀看見他如此反應,又告誡他:「比丘!過去世時,你雖然是一隻惡靈,但你仍 然有害怕作壞事的慚和愧。現在你身為比丘,怎麼反而失去慚和愧,大剌剌地暴露上身 呢?」

  聽完佛陀的告誡,他明白自己犯錯了,他的慚和愧全恢復過來,他承認自己的錯誤 ,並且懇請佛陀原諒他。佛陀接著告誡他:「赤裸上半身是不對的。不穿衣服無法使你 成為持戒嚴謹的比丘,身為比丘必需棄絕無明。」

  聽完佛陀對巴富斑迪卡的告誡後,其他比丘信受奉行佛陀的說法,因此證入初果。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青松集(參、自處超然)

覆藏己過與張揚己盛是名利心的表現

  一般人會因為害怕失去名利而覆藏自己的過失,也會為了得到名利而張揚自己的盛事;這都是和名利有關係的煩惱。由於真誠修道的心志不夠,心地不老實,就會對於自己所擁有的得意事,容易產生欲令人知的心態,而習慣於張揚自己的盛事;對於丟臉的過失,或者自己的短處,就會產生不欲人知的心態,而加以覆藏。

  大家或許認為覆藏己過和張揚己盛都是人之常情,並算不上甚麼缺點,實際上就修養人格的角度而言,成熟的人格應該會對於缺失坦蕩蕩無有覆藏,也會虛心於自己的榮貴而不會自揚盛事。

諂媚他人也是屬於名利心

  諂媚他人,是個不良份子。一般人會去諂媚的對象,大部份是和自己有利害關係的人,例如主管、長官、父母、師長,或同儕等。諂媚他們,會給自己在現前和未來帶來一些益處;或許藉由今日的諂媚,彼此關係良好,他日對方就會分點甚麼好處給自己,否則對方也可以幫忙擋掉些禍事。

  說穿了,諂媚他人原來也是屬於名利心的一種,基於欲得名利,就會產生諂媚的言行。


 •摘錄自•《心靈世界•青松集合刊》如覺法師著  本會備有電子書,歡迎>> 下載
 緇門崇行錄(尊師之行第三)

◎受杖自責

  晉法遇,事道安為師,後止江陵長沙寺,講說眾經,受事者四百餘人。

  時,一僧飲酒,遇罰而不遣。安遙聞之,以竹筒貯一荊杖,封緘寄遇。

  遇開緘見杖,即曰:「此繇飲酒僧耳,我訓領不勤,遠貽憂賜。」遂鳴椎集眾,以筒置前,燒香致敬;伏地,命維那行杖三下,垂淚自責。境內道俗無不歎息,因之勵業者甚眾。

  贊曰:「噫!使今人發安老之緘,其不碎筒折杖而誶語者寡矣,聖師賢弟子,千載而下,吾猶為二公多之。」

  晉朝荊州長沙寺法遇法師,拜道安法師為師,後來住持江陵長沙寺,講演諸經,從他學佛的有四百多人。

  有一天,寺內的一位僧人偷喝了酒,遇大師加以處罰,但沒把他趕出山門。道安大師在遠方聽到這件事,就用竹筒裝一枝笞杖,封包起來,寄給遇大師。

  遇大師開封見到荊杖,就說:「這是由於那個飲酒僧的事而來的,我的教誨和領導能力不夠,致使在遠方的師父擔憂,而賜給我這枝笞杖啊!」於是打楗椎把眾人召集來,將安大師寄來的筒杖放在前面,燃香致敬;自己伏在地上,命執刑的維那師拿荊杖打自己三下,掉著眼淚自己責備自己。這麼一來,那地方的僧俗沒有不讚歎佩服的,因為這件事而激發精進的人也很多。

  讚言:「唉!假使現代的人打開師父封包的竹筒,一看是笞杖,不打碎竹筒,折斷荊杖,謾罵出聲的,恐怕很少了,像這種聖人師父,賢人弟子,雖時過千年至今,我仍然為這兩位大師作不可多得之歎!」


 •摘錄自•《緇門崇行錄淺述》明•蓮池大師作/吳錦煌居士述著
 本會訊息

本會永久開設各種佛學課程,免費參加! (詳情請參考>>課程表

誠徵課程現場攝錄影專案兼職人員

本會廣招 攝錄影專案兼職人員, 您有專業錄影攝影的專長,願意為佛教服務嗎?我們歡迎兼職、工讀、SOHO、專案承包等方式來作業。

工作內容:

  • 本會課程演講現場錄影。 (大多在晚上時間,因此可以邊錄影邊聽課)
  • 其他專案主題攝影。
  • 攝影器材由本會提供。

工作時間及地點:

  •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本會講堂或教室。
  • 時間:配合本會課程上課時間 (大多在晚上時間)。
詳情請參考本會網站之工作機會

徵求包書、寄書義工(台北/三元街)
本會目前尚有需求義工幫忙;項目如下:
法寶流通股:包書、寄書作業
 工作地點:台北市三元街。(以男眾為宜,略懂英文為佳)

凡有願發心幫忙者,可先與本會聯絡,
電話:(02) 2395-1198 分機:37 (朱師兄)

●新開課程

公告日期:2006/5/02

素食烹飪課程 招生公告

本會七樓教室每週四的「素食生機班」與「初級烹飪班」將於 2006/6/08 (週四) 開辦新一期課程;故於 6/07 (週三) 統一接受現場報名。歡迎對素食烹飪有興趣學習者來報名參加。由於報名非常踴躍,故不接受電話報名。額滿為止。
報名時間:2006/6/07(週三)早上九點。
報名地點:本會七樓教室。
名  額:限額四十五名。

公告日期:2006/4/20

十善業道經 課程公告

本會三樓講堂,每週四晚上之「無量壽經」課程,因為配合淨空老和尚講解進度,故講至 4/27 暫停。 自五月十八日起,悟夆法師將開講《十善業道經》,歡迎大眾共參法益。
課程內容:「十善業道經」。
日期時間:五月十八日起,每週四PM 7:30∼9:00
授課法師:悟夆法師。

公告日期:2006/5/01

大圓滿心性休息論 課程公告

本會七樓教室每週三晚上,自(5/10)起,覺眉桑度堪布仁波切將續講「大圓滿心性休息論」(第二品);歡迎各位同參道友,一起來同參法益。

公告日期:2006/4/14

學佛問答 課程公告

本會將安排廖誠麟居士自 5/05 起,每週五晚上7:30∼9:00在地下室教室(2)主持「學佛問答」。有關學佛方面的問題,可親自來教室發問,或先以書面給本會三樓服務台轉交,或透過電腦網路以E-mail (budaedu@budaedu.org)提問,但不接受電話提問。於每週五課程中的回答,將錄音並登載上網。歡迎大眾來會參與。
(來信/Email 請於主旨(subject) 註明:「學佛問答」

公告日期:2006/3/29

佛遺教經研討班 課程公告

本會每週三晚上地下室教室(3)之「八大人覺經研討班」課程,即將圓滿,故自 5/03(三)起,李永慶居士繼續發心帶領研討「佛遺教經」,歡迎諸位大德參加法義研討。
時 間:5/03 (三) 起,每週三晚上 7:30至 9:30。
地 點:本會地下室教室(3)。
主講者:李永慶居士。

公告日期:2006/3/24

觀音義疏記 課程公告

本會七樓教室,每週四晚上之「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課程即將圓滿,自4/27起,阮貴良居士將開講「觀音義疏記」,歡迎大眾共參法益。
時 間:四月廿七日起,每週四PM7:30∼9:00
主講者:阮貴良居士。
課程簡介:
『觀音義疏記』,天台五小部之一,有四卷,宋代知禮大師撰。又稱『觀音別行疏記』、『別行疏記』。為註解智者大師之『觀音義疏』,其中巧用四教、三觀之教法,以破斥他師、舊解等諸說,於觀世音信仰闡明其理論與觀行,為後世解釋普門品之指南。與「觀音玄義記」同為闡揚天台性惡法門之要書。

公告日期:2006/3/24

解深密經 課程公告

本會三樓講堂,每週一晚上之「攝大乘論入所知相分」課程即將圓滿,自 4/17(一)起,廖誠麟居士將從《分別瑜伽品》起續講「解深密經」,歡迎大眾共參法益。
課程內容:「解深密經」之《分別瑜伽品》起。
日期時間:四月十七日起,每週一  PM 7:30~9:30
授課老師:廖誠麟居士。

●課程異動/暫停

兒童讀經班 課程暫停公告

本會七樓教室,每週六晚上「兒童讀經班」課程,因吳若瑟老師請假,自五月二十日起,課程暫停,至六月二十四日恢復上課。 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十地經論 課程暫停公告

本會三樓講堂每週三之「十地經論」課程,由於心宏法師有事請假,故從下週三(5/17)起課程暫停,至(6/21)課程恢復。


基金會介紹服務公告佛陀及其教法日常生活佛法演講聲音檔經書電子檔

財 團 法 人 佛 陀 教 育 基 金 會
The Corporate Body of
The Buddha Educational Foundation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100)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55號11樓
11F, 55, Sec. 1, Hang Chow S. Rd., Taipei, Taiwan, R.O.C.
Tel: +886-2-2395-1198,Fax: +886-2-2391-3415
法寶流通專線:Fax: +886-2-2396-5959
郵政劃撥:07694979戶名: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