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育電子報 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製作
www.budaedu.org
前期目錄
 2006-03-01 內容摘要


 新增佛法演講聲音檔

 更新日期:2006/03/01 
 (1) 本會開課中:(課程免費,歡迎隨時加入)
課表 講  題 主講 集數 上課 講義 簡介
每週一 攝大乘論─
所知相分、入所相分
廖誠麟居士 47 2/27   >>
現觀莊嚴論序品 翁仕杰居士 19 2/27   >>
每週二 大佛頂首楞嚴經 簡豐文居士 76 2/21    
每週三 十地經論 心宏法師 52 2/22    
大乘止觀法門 簡豐文居士 97 2/22 已圓滿
每週四 大圓滿心性休息論 嘉拉仁波切 停課中
每週五 大方廣佛華嚴經 鄭石岩老師 18 2/24    
四念處禪修法要 吉祥比丘 2 2/17   >>
每週六 淨心誡觀法 如碩法師 9 2/11    
摩訶般若波羅密經 廖誠麟居士 92 2/25  

 佛典故事

大迦葉尊者想知道生死輪迴的次數

智者以正念滅除放逸心,
所以智慧增長,憂患全無,以視憂苦眾生。
智者(阿羅漢)觀無明眾生,
如同登上山頂的人俯視山下的眾生。

  有一次,大迦葉比丘停留在畢砵離洞窟的時候,運用神通想要知道,誰正念現前、誰迷糊過日子,誰快要往生了。

  這時候,佛陀從精舍裡透過天眼明白大迦葉尊者的所作所為,便想要告訴他只是在浪費時間(註),所以就放光,出現在大迦葉尊者面前,告誡他:「大迦葉!生死輪迴是不可究竟了解的。它超過你的智慧,只有證悟的諸佛才能夠解釋眾生的生死輪迴。」

(註)本故事說明人不應該過度追求無法增進修行的事物。大迦葉企圖要瞭解的事無法幫助他證悟生命的實相。佛陀不斷提醒他的弟子們要確實參透生命的實相,努力解脫生死輪迴,其他的追求都不是增上法。人可以透過察覺而證得阿羅漢果。一旦成為具有無上智慧的究竟聖者(如佛陀),自然具足這些能力。

觀身如鏡的比丘

人應該觀色身如泡沫幻影,
摧毀愛欲,脫離生死輪迴。

  有一次,佛陀停留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位比丘得到佛陀給他的觀想題目後,到一處森林裡去禪修。

  他雖然很精進,卻進步不多,因此對自己不滿意,並且想道:「我要回去,請佛陀另外給一個比較適合我氣質的題目。」想完之後,他就出發回祇樹給孤獨園。

  途中,他遇見海市蜃樓,仔細思惟之後,他明白這種現象不過是水的幻影而已。人的血肉之軀同樣也只是生老病死的幻像,實際上無我。他當下繼續觀想海市蜃樓的幻像。後來,他又到阿致羅筏底河邊洗浴,洗完後坐在河邊的樹下休息時,看見飛濺的水花泡沫時,他明白血肉之軀的無常。

  這時候,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中,看見他的情形,就放光,向他說法:「比丘!你的觀念正確,繼續保持下去,能夠觀身如水花般無常,幻影般無我是很好的事。」

  佛陀告誡後,這比丘就證得阿羅漢果。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青松集(參、自處超然)

世世雖現生死,一性始終常靈

  無明幻網,織成了生生世世的虛妄輪迴。

  可是,不論我們如何地在生死海中流轉,我們的佛性始終不變不失。這種閃亮著聖潔光輝的佛性,是人人本具的無價寶藏,所以說:世世雖現生死,一性始終常靈。

自吐霜中一段香

  誦帚禪師云:「籬菊數莖隨上下,無心整理任他黃,後先不與時花競,自吐霜中一段香。」

  自吐霜中一段香--面對有所競爭的大環境,可以不存好強爭勝之心,自己默默地修持就好,不求聞達。

棋以不爭為勝

  泯絕勝負之心,是人生高尚的理想境界。

  處理人際關係就如同下一局棋,若能不爭,不存絲毫要強過別人的想法,反而可以在佛道上是個勝利者。

人以無求為高

  人到無求品自高。

  世間人難以心無所求,總是有甚麼是比較放不下的地方;若能看穿萬境幻化,回歸本心,就能領悟到心無所求,才是值得我們努力的人生理想目標。


 •摘錄自•《心靈世界•青松集合刊》如覺法師著  本會備有電子書,歡迎>> 下載
 緇門崇行錄(嚴正之行第二)

◎破壞酒器

  唐玄鑒,澤州高平人。性敦直,見非法,必面陳呵毀,不避強禦。數有繕造,工匠繁多,或送酒者,輒止之曰:「吾所造必令如法,寧使罷工,無容飲酒。」

  時清化寺修營佛殿,州豪族孫義,致酒兩輿,鑒即破酒器,流溢地上。義大怒,明將加惱,夜夢人以刀擬之。既悟,躬詣懺悔。

  贊曰:「今時之餉工役,非惟用酒,兼復飪腥;至於豎棟安樑,賽神宴客,且復赤丁垣之刃矣。天堂未就,地獄先成,豈虛言哉?司營繕者,當痛以為戒。」

  唐朝澤州清化寺玄鑒法師,澤州高平人。性情敦厚耿直,見到不如法的人,一定當面呵斥責罵,不忌諱對方如何頑強有勢。大師一生建造、修補很多道場。當時雇用很多工人,如有人送酒來給工人喝,大師就制止他說:「我造寺院一定要如法,寧願工人罷工,也不准許工人喝酒。」

  那時清化寺修建佛殿,有澤州望族叫孫義的人,載了兩車子酒要來慰勞工人,鑒大師就打破酒瓶,酒流了一地。孫義大怒,決定隔天要給鑒大師難堪,但他晚上睡覺卻夢見一個人拿刀子要殺他,叫他不可對大師無禮。醒來覺悟自己的過錯,於是很恭敬地到大師面前懺悔。

  讚道:「目今招待工人,不但用酒,還煮葷菜殺生,至於豎立棟樑、破土,迎神賽會大請客,更是殺很多牲禮,用釘鉤掛在牆上(喻大肆屠殺)。這樣的建寺求福,天堂還沒成就,先造了地獄因,這是實在的話啊!要建寺修廟求福的人,千萬要禁止這件事。」


 •摘錄自•《緇門崇行錄淺述》明•蓮池大師作/吳錦煌居士述著
 本會訊息

本會永久開設各種佛學課程,免費參加! (詳情請參考>>課程表

徵求包書、寄書義工(台北/三元街)
本會目前尚有需求義工幫忙;項目如下:
法寶流通股:包書、寄書作業
 工作地點:台北市三元街。(以男眾為宜,略懂英文為佳)

凡有願發心幫忙者,可先與本會聯絡,
電話:(02) 2395-1198 分機:37 (朱師兄)

●新開課程

頓悟入道要門論 課程公告

本會七樓教室每週三晚上之「大乘止觀法門」課程即將圓滿,故從三月八日(3/08)起,簡豐文居士將開講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歡迎各位大德蒞會共參法益。

題目: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
時間:三月八日起,每週三晚上 7:30∼9:00
地點:七樓教室

頓悟入道要門論 課程公告

本會七樓教室每週三晚上之「大乘止觀法門」課程即將圓滿,故從三月八日(3/08)起,簡豐文居士將開講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歡迎各位大德蒞會共參法益。

題目: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
時間:三月八日起,每週三晚上 7:30∼9:00
地點:七樓教室

究竟一乘寶性論 課程公告

本會將於三月五日至七日,邀請堪布仁波切•羅桑才培格西蒞臨本會講授《究竟一乘寶性論》,接續去年三月的課程,歡迎四眾弟子蒞會同參法益。

授課法師:南印度甘丹寺強姿佛學院住持 羅桑才培格西
講演日期:2006/3/05(日)~ 3/07(二) 每天晚上 7:30~9:30
上課地點:三樓講堂。

素食烹飪班 招生公告

本會七樓教室每週四的「素食生機班」與「初級烹飪班」將於 03/16 (週四) 開辦新一期課程;故於03/15 (週三) 統一接受現場報名。歡迎對素食烹飪有興趣學習者來報名參加。

報名時間:2006/3/15 (週三) 早上九點。
報名地點:本會七樓教室。
名  額:限額四十五名。
(由於報名非常踴躍,故不接受電話或預先報名。現場報名至額滿為止。)

唯識三十頌 課程公告

本會每週二晚上地下室教室(1)之「八識規矩頌」課程,將於1/24圓滿,故自3/07起,李麗居士繼續發心帶領研討「唯識三十頌」,歡迎諸位大德共參法益。

四念處禪修法要 課程公告

本會自2006/2/10起,邀請尼泊爾.吉祥比丘(Mangala Bhikkhu)於每週五晚上7:30~9:30,地下室教室(2)開講「四念處禪修法要」課程,歡迎大眾來會共參法益。

教材內容:『念處之道--大念處經講記』
上課時間2006/2/10 起,每週五晚上 7:30~9:30
法師簡歷

  1969年出生於尼泊爾加德滿都,十二歲於馬鳴長老座下出家,隨即於僧伽阿蘭若接受僧伽教育;五年後,前往泰國曼谷的摩訶主拉龍宮僧伽大學就讀人類學系(英文班),畢業後再到斯里蘭卡首都可倫坡巴利大學研讀碩士課程,在佛學系主修比較宗教學,兩年後修學完成,順利取得碩士學位。1996年8月,受台灣圓光佛學院院長如悟長老之邀請來台。2000年9月受聘於高雄元亨寺佛學院任教,教授阿含經、巴利文及佛學英文,前後達四年的時間。2001年9月起,在屏東慈恩佛學院教授阿含經、巴利文及梵文三種課程,共計三年。2004年9月,受香光寺分院台北印儀佛學院聘請,教授阿含經及巴利文,目前仍繼續教學中。法師苦學出身,頗有語文天賦,於中文、英文、尼泊爾文、泰文、印度文及巴利文、梵文等,多能流利說聽讀寫。2000年起,即受台灣各佛學院、道場邀請,教授佛學課程,弘法利生,至今不輟。

無量壽經解 課程公告

本會每週三晚上地下室教室(2)之「觀無量壽經智者疏妙宗鈔」課程,已於 1/18 圓滿,故自 2/15 起,李健龍居士繼續發心帶領研討「無量壽經解」,歡迎諸位大德共參法益。

觀經四帖疏研討班 課程公告

本會每週一晚上地下室教室(3)之「彌陀圓中鈔研討班」課程,已於01/09圓滿;故自2/13起,開始研討「觀無量壽經四帖疏」,歡迎大眾一起來研討。

●課程異動/暫停

佛法英語閱讀班 課程暫停公告

本會地下室教室(1)每週五晚上之「佛法英語閱讀班」課程,由於陶心慈居士身體不適需長期休養,故該課程全部暫停。

二種課程上課地點調整 公告

由於課程內容故,本會每週五晚上之七樓教室與地下室課程須調整上課場所,更動情形如下:(自本週五 2/17起)

課 程 名 稱 更動前地點 更換為
地藏菩薩本願經 七樓 地下室(一)
四念處禪修法要 地下室(二) 七樓

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基金會介紹服務公告佛陀及其教法日常生活佛法演講聲音檔經書電子檔

財 團 法 人 佛 陀 教 育 基 金 會
The Corporate Body of
The Buddha Educational Foundation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100)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55號11樓
11F, 55, Sec. 1, Hang Chow S. Rd., Taipei, Taiwan, R.O.C.
Tel: +886-2-2395-1198,Fax: +886-2-2391-3415
法寶流通專線:Fax: +886-2-2396-5959
郵政劃撥:07694979戶名: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