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育電子報 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製作
www.budaedu.org
前期目錄

本會2006年農曆春節之行事活動表如下:
日期 時間 一般
事項
三樓圖書館 課程 共修
1/28(除夕)
~ 2/05(日)
8:30
~ 17:30
休假 開放服務,可以閱讀
及借還各項法寶。
暫停 請參考:
念佛共修
2/06(一)   恢復正常
 2006-01-27 內容摘要


 新增佛法演講聲音檔

 更新日期:2006/01/26 
 (1) 本會開課中:(課程免費,歡迎隨時加入)
課表 講  題 主講 集數 上課 講義 簡介
每週一 攝大乘論─
所知相分、入所相分
廖誠麟居士 43 1/23 >>
現觀莊嚴論序品 翁仕杰居士 16 1/23   >>
每週二 大佛頂首楞嚴經 簡豐文居士 73 1/24    
每週三 十地經論 心宏法師
停課中
大乘止觀法門 簡豐文居士 94 1/25   >>
每週四 大圓滿心性休息論 嘉拉仁波切 停課中
每週五 大方廣佛華嚴經 鄭石岩老師 15 1/20    
每週六 淨心誡觀法 如碩法師 8 1/14    
摩訶般若波羅密經 廖誠麟居士 89 1/20  

(2) 更新佛法演講檔 (更新為24K MP3)
主講 講  題 備註
慧天法師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1996.2月)
淨界法師 皈依的意義與方法 (2005.11 淨律寺)
五戒修學述要 (2005.11 淨律寺)
良因法師 南山律在家備覽 -懺悔、別行篇
南山律在家備覽-持犯篇
道源長老 佛說四十二章經 (仁光法師
台語翻譯)
備註:原提供下載之16K MP3,為提昇音質,將陸續更新為24K檔案。

 佛典故事

心念容易飄浮不定

心念無色無相,紛沓而至,神遊虛空,是識的基礎,
能夠調服心的人,解脫魔障。

  僧珈邏仕達是舍衛城的一位長老比丘。他的妹妹生下兒子時,以他的名字為名。這男孩後來也出家為比丘。有一次這年輕比丘停留在某個村子的精舍時,有人供養他兩件袈裟,他決定把其中一件供養給長老比丘─他的舅舅。

  結夏安居以後,年經比丘就去找長老比丘,並把袈裟供養給長老比丘。但長老比丘說自己的袈裟已經足夠了,所以加以拒絕。年輕比丘多次懇請,但長老比丘堅決拒絕。年輕比丘因此十分傷心,認為舅舅不喜歡他。他甚至覺得既然舅舅堅定拒絕與他共享必需品,他最好還是還俗,過世俗的生活。

  從那時候開始,他的心念紛飛,思緒紊亂,心中想著:還俗後,就賣掉袈裟,買隻母羊,然後快速生育,就有足夠的收入,娶妻生子,他再攜帶妻小搭車去探訪舅舅。他甚至想到在路途上,他會告訴妻子,由他來照顧孩子,但她卻要他駕車,不要管孩子的事,而他堅持要照顧孩子,就去搶孩子,結果孩子卻掉下車子,被輪子輾過,他非常忿怒,拿棍子要打老婆。

  其實,這時候,他正用扇子幫舅舅搧涼,但由於胡思亂想,而不小心打到長老比丘的頭。長老比丘明白年輕比丘的心念,就告訴他:「你自己不能打老婆,怎麼來打舅舅呢?」年輕比丘十分驚訝,侷促不安地想立刻離開精舍。但長老比丘卻設法帶他去見佛陀。

  佛陀知道事情的原委後,很仁慈的告訴年輕比丘,人心旁鶩不定,即使是遙遠的東西,心都能夠加以胡思亂想。所以人應努力使自己從貪、瞋、癡三毒中解脫出來。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青松集(參、自處超然)

一目了然,而不動聲色

  當你打坐時,如何處理心中不斷浮現的妄念?

  要像一個人站在十字路口,看著車輛、行人、景物,熙來攘往,卻能保持沈默,站定腳跟,不為街上的景物所動,人潮車潮,一波一波地來來往往,你都一目了然,卻能不動聲色。

  同樣地,工作雖多,但是身份只有一個,就是佛教的修行人。

不必羨慕別人,也不要小看自己

  聖嚴法師小時候有件事對他影響很大,有一次父親帶他經過一條河邊,正好有一群鴨子被驚動而下河,游向對岸,父親說:「孩子,不論大鴨小鴨,大路小路,都能游過河,如果自己不游,就沒有路,也過不了河。孩子,做人也是這樣,不管才能大小,不論地位高低,只要盡心盡力,總會走出一條路來,不必羨慕別人,也不要小看你自己。」

故鄉風月有誰爭?

  「故鄉風月有誰爭」這句話,反映的是修行人磊落自在的心境,「有誰爭」並不表示「故鄉風月」是獨佔性,不能與別人分享,而是說修行人會有自己內在的心靈世界,有著本來面目的「故鄉」的「風月」,而這一番美好的「故鄉風月」是外挫折所打不敗、奪不走的,因此才有下句的「有誰爭」。

  這句「有誰爭」中,似乎在暗示著道心的堅定,不隨世俗而流轉;「有誰爭」也似乎帶著點「天涯我獨行」的味道,學佛人的價值標準確實和世間人有所不同,有著自己隨緣而不變的原則。

無爭能得安穩

  心無所求,外無所爭的話,內心就可以安和穩定;內心安和穩定,智慧就可以增長。


 •摘錄自•《心靈世界•青松集合刊》如覺法師著  本會備有電子書,歡迎>> 下載
 緇門崇行錄(清素之行第一)

◎放參飯

  越地安禪,夜作齋。其名曰「放參飯」,競為侈靡,勝於午齋,相沿成習久矣。昔有尊宿,聞鄰房僧午後作食不覺泣下,悲佛法之凌夷也。故僧禁過午食。況夜食耶。律言人間碗缽作聲,餓鬼咽中起火。乃於漏深人靜,而砧幾盤盂,音響徹其耳根,又煎煮烹炮,馨香發其鼻識,忘慈悲之訓,恣口腹之欲,於心安乎?或曰「中夜饑如之何?」則代以果核餅餌之類,不煩鍋銚者可也。況持過午者。午後至明,不食纖物,我等晚有藥石,何不知足之甚。

  浙江紹興一帶參禪安居,每晚作飯吃,名叫「放參飯」,風氣相傳,吃起來一次比一次奢侈豐富,比午餐更多菜肴,這種沿習下來的壞風氣已經很久了。往昔有一位道高德超的先輩(即法慧禪師),聽到隔壁房間的僧人午後作飯,不禁流淚。悲歎佛法的破敗末落,所以出家人禁過午吃東西。何況夜晚還吃宵夜!戒律上說:「人間的碗缽聲作響,餓鬼聽了不勝饑餓,咽喉自然起火」。何況夜深人靜,動了砧、機、盤、盂,音響傳入其耳根,又煎、煮、烹、炮,香味傳入其鼻識。忘了對眾生要慈悲的訓示,恣縱口腹的欲望,這樣於心能安嗎?或問:「半夜肚子餓了怎麼辦?」那麼就吃果核餅餌之類,不須動鍋子、壺子來煮的食物來充饑就可以了,何況人家持午的人,午後到隔日天亮,明象現前之間除了喝水,不吃一點東西。我們晚上有視作藥石養生的果餅之物充饑,還不知足,簡直是太過份了。

  (附:筆者以一個醫師的立場,認為持午實在合乎健康長壽的條件,目今醫學證明,以往高蛋白、高熱量的攝食法已被推翻,這種攝食法只是導至肥胖、高血壓、動脈硬化……毛病,加速生命的死亡。素食可免這些毛病及可防癌,亦普遍證明了。持午少吃一餐,人或許會瘦些,但絕不會引致營養不良,精神反而更好。道家也有言曰:「君欲長生,腸中當清。」目前食寡長壽者甚多,如廣欽老和尚、李炳南老居士都九十多歲了,諦觀上至教主釋迦佛,下至歷代諸祖,無一不是苦修成就的,甚有日食一麻一粟者,比比皆是。孟子也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苦其心志,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此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入世經世之才尚且要「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何況出世至高無上的大道,可以「飽食終日」,一僦而就的嗎?

  何況「飽暖思淫欲」,更是修道的大障,出家人尤非所宜。持午的利益,實在宏偉,小可延年健身,大可以了生脫死。因為八關齋戒就是八戒和一齋,齋的意思就是持午。八關齋戒的功德大到什麼程度呢?修淨土的人如加持此八分齋,往生必不乖違,念佛最重要的一刻,莫非臨命終,臨命終無法「一心不亂,心不顛倒」,很容易隨業而去,是很危險的啊!萬一心亂了,心顛倒了怎麼辦呢?第一、就要靠蓮友的助念,提醒正念,敲引磬,看佛像……等等,所以蓮社蓮友的組織也很要緊,這一方面也正影射念佛法門大乘、入世與平等的精神。第二、就是要靠持戒來作最有力的保障了。大家看藥師經,都重視在消災延壽,殊不知藥師佛予娑婆眾生最大的利益就是在往生其東方琉璃淨土及西方極樂世界。截錄經文如下:

  「復次曼殊室利,若有四眾:比丘、比丘尼、鄔波索迦(優婆塞)、鄔波斯迦(優婆夷),及餘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齋戒,或經一年,或復三月,受持學處,以此善根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佛所聽聞正法而未定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佛名號,臨命終時有八大菩薩,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無盡意菩薩,寶檀華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是八大菩薩,乘空而來,示其道路,得於彼界,種種雜色寶華中自然化生。」

  由上觀之,持戒三個月(正月、五月、九月三齋月),就有八大菩薩迎往西方,何等便宜的事,諸佛菩薩慈悲,留給眾生許多意想不到的方便,只是我們不知利用罷了,所以念佛人如沒把握一心不亂,心不顛倒,就更應該好好地持戒持午!)


 •摘錄自•《緇門崇行錄淺述》明•蓮池大師作/吳錦煌居士述著
 本會訊息

本會永久開設各種佛學課程,免費參加! (詳情請參考>>課程表

徵求包書寄書義工
本會目前尚有需求義工幫忙;項目如下:
法寶流通股:包書、寄書作業
工作地點:五股鄉凌雲路。(適宜體力強壯者,且自己有交通工具。)
凡有願發心幫忙者,可先與本會朱師兄聯絡,電話:(02) 2395-1198 分機37


●新開課程

四念處禪修法要 本會自2006/2/10起,邀請尼泊爾.吉祥比丘(Mangala Bhikkhu)於每週五晚上7:30~9:30,地下室教室(2)開講「四念處禪修法要」課程,歡迎大眾來會共參法益。

教材內容:『念處之道--大念處經講記』
法師簡歷

  1969年出生於尼泊爾加德滿都,十二歲於馬鳴長老座下出家,隨即於僧伽阿蘭若接受僧伽教育;五年後,前往泰國曼谷的摩訶主拉龍宮僧伽大學就讀人類學系(英文班),畢業後再到斯里蘭卡首都可倫坡巴利大學研讀碩士課程,在佛學系主修比較宗教學,兩年後修學完成,順利取得碩士學位。1996年8月,受台灣圓光佛學院院長如悟長老之邀請來台。2000年9月受聘於高雄元亨寺佛學院任教,教授阿含經、巴利文及佛學英文,前後達四年的時間。2001年9月起,在屏東慈恩佛學院教授阿含經、巴利文及梵文三種課程,共計三年。2004年9月,受香光寺分院台北印儀佛學院聘請,教授阿含經及巴利文,目前仍繼續教學中。法師苦學出身,頗有語文天賦,於中文、英文、尼泊爾文、泰文、印度文及巴利文、梵文等,多能流利說聽讀寫。2000年起,即受台灣各佛學院、道場邀請,教授佛學課程,弘法利生,至今不輟。

無量壽經解 課程公告

  本會每週三晚上地下室教室(2)之「觀無量壽經智者疏妙宗鈔」課程,已於 1/18 圓滿,故自 2/15 起,李健龍居士繼續發心帶領研討「無量壽經解」,歡迎諸位大德共參法益。

唯識三十頌 本會每週二晚上地下室教室(1)之「八識規矩頌」課程,將於1/24圓滿,故自 3/07 起,李麗居士繼續發心帶領研討「唯識三十頌」,歡迎諸位大德共參法益。

梵音楞嚴咒、大悲咒教學 本會每週六下午之「梵音楞嚴咒、大悲咒教學」課程,將自元月十四日起,於七樓教室開辦新一期課程,教授『觀自在菩薩蓮花三摩地青頸大悲心陀羅尼』(俗稱千句大悲咒),將從悉曇字母發音、音標等基礎課程教起,歡迎諸位大德報名參加,報名表於本會三樓服務台備索。

佛說阿彌陀經 本會每週三晚上地下室教室(1)之課程,由於蔡崇盛居士身體已復原,故訂於2006/ 1/ 04發心開講「佛說阿彌陀經」,歡迎大眾來會共參法益。
梵 唄 班
課程內容:佛門禮儀、法器說明、在家居士常用早課、晚課、六句讚。
上課時間:2006/ 2/ 19起,每週日晚上 6:30~8:30。
上課地點:本會地下室教室(1)。
對ˉˉ象:凡有興趣於梵唄唱念之三寶弟子或社會大眾均可報名參加。
報名時間:自即日起至 2/17。
報名方式:報名表備索,請詳細填寫後,面交或函寄至「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五十五號三樓」。
連絡電話:(02) 2395-1198。
費ˉˉ用:全免。
備ˉˉ註:報名人數不限。

●課程異動/暫停

佛法英語閱讀班 課程公告

  本會地下室教室(1)每週五晚上之「佛法英語閱讀班」課程,由於陶心慈居士請假出國上課,故二月份課程全部暫停,至三月初(3/03)恢復上課。

兒童中英文讀經班 本會每週三下午,七樓教室之「兒童中英文讀經班」課程,因春節假期及學校放寒假,故從(01/25)起,課程暫停,至(02/22)恢復正常課程。

無量壽經 本會每週四晚上,三樓講堂之「無量壽經」課程,因悟夆法師有事請假暨春節緣故,故課程從(01/19)起暫停,至 2/16 恢復正常上課。

十地經論 本會每週三晚上,三樓講堂之「十地經論」課程,因心宏法師有事請假,故從下週三(12/21)起課程暫停,訂於2/8恢復正常上課。

密寶法師課程本會每週一及週六,密寶法師之三項課程(掌中解脫、楞嚴經文句研討班、菩提道次第廣論研討班),因密寶法師有事請假,故元月份之三項課程皆暫停,直至2/6課程恢復正常。

●共修活動

「念佛共修」
春節行事曆
日期 時間 念佛共修 上供
1/29 (初一) ~ 2/02 (初五) 08:50 ~ 18:00 念佛共修  
1/28 (除夕)
2/02 (初五)
11:00 ~ 12:00
  上大供
2/04 (六), 2/05 (日)   照常  

歡迎各位蓮友隨喜參加!


基金會介紹服務公告佛陀及其教法日常生活佛法演講聲音檔經書電子檔

財 團 法 人 佛 陀 教 育 基 金 會
The Corporate Body of
The Buddha Educational Foundation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100)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55號11樓
11F, 55, Sec. 1, Hang Chow S. Rd., Taipei, Taiwan, R.O.C.
Tel: +886-2-2395-1198,Fax: +886-2-2391-3415
法寶流通專線:Fax: +886-2-2396-5959
郵政劃撥:07694979戶名: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