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育電子報 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製作
前期目錄
2005-07-01 內容摘要
  • 佛法演講聲音檔
    <開課中>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維摩詰所說經| 大乘止觀法門| 大佛頂首楞嚴經| 般若波羅密經論導讀| 瑜伽師地論定學選讀| 攝大乘論─所知相分、入所相分
    <更新檔案> 成佛之道 |認識佛教 |晚晴集之研習 |無量壽經菁華 |繫念法事講記 |觀世音菩薩聖德略述 |無量壽經科判 |了凡四訓 |佛學十四講表 |梵網經菩薩戒 |南山律在家備覽-宗體編 |南山律在家備覽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淨土紺珠 |不變隨緣宜隨淨96佛七 |楞嚴經 |十六觀經概要 |無量壽經 |妙法蓮華經 |阿彌陀經

  • 佛法點滴: 叢林」         
  • 青松集:
  • 本會訊息
    --佛學課程--
     ∼本會永久開設各種佛學課程,免費參加!
    • 新開課程
      |在家律學概要(7/02)
      |六祖壇經研討班(7/15)
      |素食烹飪班(7/07)

新增佛法演講聲音檔


 更新日期:2005/7/01 
 (1) 本會開課中:(課程免費,歡迎隨時加入)  
講  題 主講 集數 上課
日期
講義 上課
時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No.4A更新)鄭石岩老師 11 6/24  每週五
維摩詰所說經簡豐文居士 94 6/27  每週一
大乘止觀法門簡豐文居士 65 6/22  每週三
大佛頂首楞嚴經簡豐文居士 44 6/28  每週二
般若波羅密經論導讀廖誠麟居士 27 6/25   每週六
瑜伽師地論定學選讀廖誠麟居士 22 6/24  每週五
攝大乘論─所知相分、入所相分廖誠麟居士 20 6/27   每週一

(2) 更新佛法演講檔 (更新為24K MP3)
主講 講  題 備註(演講日)
仁俊法師 成佛之道(1996.5.10.淨蘭若)
淨空法師 認識佛教(1991.美國)
晚晴集之研習(1993.5.美國)
無量壽經菁華(1996.9.達拉斯)
繫念法事講記(1994.6.新加坡)
觀世音菩薩聖德略述
無量壽經科判(1996.10.新加坡)
了凡四訓(2001.4月.鳳凰衛視)
佛學十四講表(1985.1 台北景美)
道海法師 梵網經菩薩戒
南山律在家備覽-宗體編(1992.9)
南山律在家備覽
慧天法師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2000.正覺精舍)
顯明法師 淨土紺珠
不變隨緣宜隨淨96佛七
楞嚴經
十六觀經概要
無量壽經
妙法蓮華經缺No.113
阿彌陀經

 備註: 原提供下載之16K MP3,為提昇音質,將陸續更新為24K檔案。

回目錄 
佛法點滴
叢林

  又名禪林。通常禪宗的寺院,因僧侶集住在一處,如同樹木叢集的叢林一般,因此得名。叢林僧侶住眾多在千人以上,規模龐大,且制度規定完備。叢林中的一切寺產都屬寺方所有,住持也是由僧眾推舉出。叢林的住持稱作方丈,執事人員依所司職務不同而有不同稱呼,分工極細。叢林由禪宗馬祖禪師首創,之後由百丈禪師制定清規,後世從此沿用此制。宋代時,叢林最初興盛於北方;南宋時,南方禪宗大盛,當時的著名叢林以五山十剎為代表。民國建國後,以天童寺、棲霞寺、高旻寺等為著名。


  •摘錄自•《佛光大辭典》、《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回目錄 
青松集 (壹、得意淡然)

貪愛的起因

  貪愛的起因,《成實論》卷九細膩地列舉出以下的內容:

一、於容貌、體態姣好的異性,取其相,而起了不正當的邪憶念。
二、不守護眼耳等根門,則貪欲就會生起。
三、親近女色,也會日久生情。
四、感受到那是一種樂趣,貪欲也會生起。
五、由於智慧力不夠,所以在不淨法當中,生起了淨妙相的顛倒想,就會產生貪欲。
六、如果懈怠、不勤修善,內心不夠安和寧靜,定慧力不足則貪欲就得其便,而侵襲我們的內心。
七、從久遠以來,熏習貪愛成為結使,如此就很容易產生貪欲。
八、如果貪愛生起後,忍受不捨,它就會漸漸增長,越來越貪染。
九、於貪欲中,只見到它值得戀著的地方,而不知道貪愛的過患,就會產生貪欲。
十、智慧尚未開發,未得空心,內見眾生,外見色等,則貪欲生。
十一、如果貪使尚未盡除,往昔的愛緣又現前,而於其中生起邪憶念,就會產生貪欲。

但盡凡情,別無聖解

  凡,是情識如同瀑流般夾雜著貪瞋癡,不間斷地起惑造業。
  聖,是無所得法,是盡除凡夫情識,止息惑染之識流,聖性即顯;所以說「但盡凡情,別無聖解」。

諸苦所因,貪欲為本

  世尊在《法華經》即提到「諸苦所因,貪欲為本」,廣欽老和尚更如此開示道:貪戀娑婆世界的一根草,都還要再來輪迴。

  貪欲是我們受後有的主要因素,它可以由最微細的貪愛,增長為貪著、貪染,進而成為粗濁的婬慾。眾生都是由於貪欲,而一直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老是掙不脫生死業網,老是沈淪於六道業海,實可憐憫!

回目錄 
本會訊息
佛學講座 ∼∼本會永久開設各種佛學課程,免費參加!(詳情請參考>>課程表

回目錄 

 ●新開課程

在家律學概要   本會七樓教室自 7/02(六) 起,每週六下午4:30~6:30將由如碩法師開講「在家律學概要」,歡迎各位同修一起來同參法益。

開課宗旨:使在家居士有律學基礎,生起出世解脫心;端正社會風氣,使淨土落實在人間。
課程設計:
  • 自編講義:以續明法師-戒學述要;聖嚴法師-戒律學綱要、菩薩戒指要、律制生活;及印順長老-戒律學論集為主。
  • 淨心誡觀法導讀: 將戒律落實於修習止觀,調伏煩惱中,俾以修學聖道為要。
  •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別行篇、懺悔篇、持犯篇、宗體篇次第詳盡介紹。
  • 課堂問題隨機解答。
達成目標: 使在家居士對戒法生起歡喜好要心,進而學戒、持戒,創造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做一個好的在家護法居士。

六祖壇經研討班 本會每週五晚上地下室教室(3)的「六祖壇經研討班」課程即將圓滿,故自七月十五日起,將由黃柏霖居士、李永慶居士重新開始研討「六祖壇經」,上課時為晚上7:30∼9:00,歡迎各位同修道友一起來研討,福慧增長。


素食烹飪班 本會七樓教室每週四的「素食生機班」與「初級烹飪班」將於2005/07/07開辦新一期課程;故於 7/06(三) 統一接受現場報名。歡迎對素食烹飪有興趣學習者來報名參加。由於報名非常踴躍,故不接受電話報名。額滿為止。
報名時間:2005/7/06 (週三)早上九點。
報名地點:本會七樓教室。
名  額:「素食生機班」限額四十五名。
備  註:由於上期「初級烹飪班」沒有開班,故由上期「素食生機班」學員直接參加本期「初級烹飪班」,本期「初級烹飪班」名額僅剩十九名。

回目錄 

念佛共修活動

大悲懺共修 本會七樓教室每週六下午之「大悲懺共修」活動,自7/06(三)起,改為每週三晚上7:00∼9:00於十二樓佛堂舉行,歡迎大眾一起來共修!

※7/02(六)的「大悲懺共修」暫停一次。

地藏經共修 本會自2005/6/21起,除了每週二,增加每週三每週五下午舉辦讀誦《地藏經》共修活動,歡迎大眾隨喜參加。
時 間:6/21(二)起,每週二、三、五 下午14:00∼16:30
地 點:12樓佛堂

念佛共修 每週六: 14:00∼18:00  念 佛
    (19:00∼21:30 誦無量壽經)

每週日: 08:50∼18:00 念 佛
  時 間   共修內容  
 08:50∼11:50 念  佛
 11:50∼13:40 午齋及休息
 13:40∼17:20 念  佛
 17:20∼18:00 晚  課
地 點:本會12樓佛堂
回目錄 
工作機會

誠徵出版部工作人員

  資格條件

  1. 熟悉電腦美工設計,Phtoshop or CorelDraw軟體程式操作。
  2. 有電腦文書排版經驗。(MS-Word)
  3. 對出版印刷事務有概念。
  4. 願發心在佛教界工作,為大眾服務、修福。
  5. 高中、職畢以上。
  有意應徵者,敬請備妥履歷、照片及自傳,以信函或E-mail寄至本會;經本會審核後,適合者,另行約定面試時間;不適者,恕不退件。

  履歷請寄
(100)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55號11樓
E-mail:doctrin@budaedu.org
佛陀教育基金會 法務組收
(主旨註明:應徵出版部工作人員)

回目錄 

基金會介紹服務公告佛陀及其教法日常生活佛法演講聲音檔經書電子檔

財 團 法 人 佛 陀 教 育 基 金 會
The Corporate Body of
The Buddha Educational Foundation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100)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55號11樓
11F, 55, Sec. 1, Hang Chow S. Rd., Taipei, Taiwan, R.O.C.
Tel: +886-2-2395-1198, Fax: +886-2-2391-3415
法寶流通專線:Fax: +886-2-2396-5959
郵政劃撥:07694979 戶名: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