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育基金會 電子報
  前期目錄
2004-9-17 內容摘要
  • 佛法演講聲音檔
    • 梵網經菩薩戒|楞嚴經|宗義寶藏│十地經論|三十七道品│大佛頂首楞嚴經│維摩詰所說經│釋禪波羅密次第法門│解深密經│摩訶般若經導讀

  • 佛法點滴: 心地
  • 百喻選輯:估客駝屍
  • 本會訊息
新增佛法演講聲音檔
  • 2004.9.17 新增法音如下,歡迎下載!
  • 部份課程開課中, 課程免費,歡迎隨時加入!(課程表)
  • 講  題 主 講 備 註(起講日,集數)
    楞嚴經淨空法師(1979.9. 台北景美), 更新No.130B
    梵網經菩薩戒傳平法師(1996), No.1~34
    宗義寶藏覺嵋桑度
    堪布仁波切
    No.22~24 at 2004.8.21, ~9.04
    (每週六續講中)
    十地經論心宏法師No.4 at 2004.9.15, 新增講義一份
    三十七道品鄭石岩教授No. 7 at 2004.9.10, 新增講義一份,
    (每週五續講中)
    大佛頂首楞嚴經簡豐文居士No.7 at 2004.9.14
    維摩詰所說經 簡豐文居士No.56 at 2004.9.13, (每週一續講中)
    解深密經廖誠麟居士No. 30 at 2004.9.13, (已圓滿)
    釋禪波羅密次第法門廖誠麟居士No.29 at 2004.9.10, 新增講義一份,
    (每週五續講中)
    摩訶般若經導讀廖誠麟居士 No.68 at 2004.9.11, (每週六續講中)

    回目錄 
    佛法點滴
    心地

      心為萬法之本,能生一切諸法,故曰『心地』。又,修行者依心而修行,長養諸善根功德,故曰『心地』。如《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曰:「三界之中以心為主,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究竟沈淪。眾生之心猶如大地,五穀五果從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惡、五趣、有學、無學、獨覺、菩薩及於如來,以此因緣三界唯心,心名為地。」《楞嚴經》:「本元心地。」《摩訶止觀》:「心定如地不可動。」《大日經疏》:「如世人舉趾動足皆依於地,菩薩亦如是依心進行,故名此心為地。」

      又,三業中,心業最勝,故曰心地。如《天台戒疏》:「三業之中,意業為主,身口居次,據勝為論,故為心地也。」又,戒以心為本,恰如世間之以大地為基,故稱戒為「心地」,乃梵網經中之語。在禪宗,達摩所傳之菩提即稱「心地」。

      於大乘佛教修行階位中之第一階位,即證得無漏清淨心之地,稱為「淨心地」,又作「淨心住」、「淨勝意樂地」;乃十地之初地;與「歡喜地」同。相對於登地以前之解行住未證淨心;此地已斷離煩惱上纏,證得清淨解脫之初地,稱為「淨心地」。另據曇鸞法師之《往生論註》卷下載,平等法身為八地以上之法性生身菩薩,從初地至七地已還之菩薩為未證淨心,淨心為無漏心,八地以上純無漏相續,故稱為「淨心菩薩」。此說即以淨心為八地以上,乃不同於初地之說。而《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中云:「得生彼淨土即見阿彌陀佛,未證淨心菩薩畢竟得證平等法身,與淨心菩薩與上地菩薩畢竟同得寂滅平等。」此誠修證「心地」之殊勝方便法門矣!


      •摘錄自•《佛光大辭典、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回目錄 
    百喻經選輯
    估客駝屍

      世間的人遇到大災難時,總是保護一向貴的物品,丟棄平常低賤的東西,比 方:當你遇到了嚴重的災難,為了保存生命,寧願捨掉手足,決不願喪失寶貴的 生命,可是世間竟有相反的事情發生,那就像為了保護低賤的瓦石,寧願捨掉 高貴的黃金,這不是可笑的愚迷麼?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一個經商的人,帶著兩個年輕的兒子,和一頭 馱了很多貴重貨物的駱駝,打算到很遠的城市去做一筆生意。

      這是一個安靜明朗的早晨;旭陽的光輝普照大地,小鳥在青青的樹叢裡歌 唱,和風在地面上輕輕地撫摩著嫩綠的花草,這不是一個最好的春晨麼?

      春天,萬象更新,草木欣欣向榮,象徵著事業的開始,他們父子三人選擇 了如此美好的春晨出門,除了含有吉利的意味,還有春天正是出門旅行的好季 節。

      他們父子三人,牽著駱駝,在春光明媚的田野間前進,他們經過了農人們 耕耘的呢上,嗅到泥上裡散發出來的芬芳,他們看到將褲管捲得高高的農夫, 正在田間辛勞的耕忙,這位商人感慨的對兩個兒子說:
      「世間那一種事業的成功,不是經過千辛萬苦?你們看:農人們春天若不辛 勞的耕耘,秋天那會有豐盛的收穫?」

      「爸,」年輕的長子說:「我們這次出門經商,不也像農人春季的耕種嗎 ?若不經過遙遠旅途的奔走,最後又怎能賺得優厚的利潤?」

      商人點點頭,表示同意兒子的看法。

      他們經過了田野,穿過了青青的叢林,現在要開始爬山了,算算日子,他們在路上已經渡過了五天。今天開始爬山,若能翻過了這座高山,便已到做生意的最後終點了,可是,真是不幸,當他們還在爬山的時候,沒有想到: 馱載貨物的駱駝,忽然倒在山路上死了,這使他們感到無限的為難。

      潑進泥沙的水,沒有辦法收回來;倒斃的駱駝,又怎能使牠復活呢?

      他們父子三人,祇能呆坐著嘆息,卻想不出一個比較妥當的辦法處理善後。

      「爸爸,駱駝死了,我們難道就這樣永遠地呆坐在這裡嘆息麼?」年輕的次子,看到父親沒有動靜,不耐煩的發問了。

      這位做父親的商人,到底年紀大了,有些做事的經驗,聽到年輕的孩子一問,他的靈感來了,立刻拿定主張指揮說:
      「確實,我們不能永遠地呆坐著,我們應該先將駱駝身上的貨物卸下來。」

      兩個年輕的孩子,很是聽話,立刻卸下了駱駝身上的種種細軟珍寶,忙得甚是起勁,當他們剛把貨物放好時,做父親的又指揮說:
       「駱駝既然死了,現在就剝下牠的皮吧。」

      兩位青年也照著父親的話做了,做父親的人,心裡暗暗想:既然貨物不能拿到市場去賣,我只好先回家再準備一頭載貨的駱駝了,他想完了之後,便對兩個年輕的兒子囑咐說:
      「現在我回家再牽一頭駱駝來,你們好好地於此看守細軟寶物,特別是剛 剛剝下來的駱駝皮,你們要小心的看顧,莫使損壞。」

      商主吩咐了一番之後,自己便下山了,當他離開的第二天,未想到竟又下起大雨來,兩個年輕人,見落大雨,一時便失去了主意:不過,他們還牢牢地記得,父親臨行時的吩咐:
      「……特別是駱駝皮,你們要小心的看顧。」

      他們為了保護駱駝皮,就將最高貴最值錢的細軟白毛氈,蓋覆在低賤的駱駝皮上,那知道大雨陸續地下了好幾天。結果,最好的白毛氈被雨損壞了,而毛氈蓋覆的駱駝皮也腐爛掉,這不是不幸的後果麼?

      修道之人,仁慈愛物,不傷害一切眾生的生命,此種崇高的仁慈,就像高貴無比的白毛氈。而駱駝皮,就像修行人的一般善行。 現在雨水損壞了毛氈,腐爛了駝皮,此即學道之人被無知的放逸,損壞了高上的仁慈心,也破壞了一般普通的善行,這不是很愚癡麼?

    「譬如估客遊行商賈。會於路中而駝卒死。駝上所載多有珍寶。細軟上圭種種雜物。駝既死已即剝其皮。商主捨行坐二弟子而語之言。好看駝皮莫使濕爛。其後天雨二人頑嚚盡以好圭覆此皮。上圭盡爛壞皮圭之價理自懸殊。以愚癡故以圭覆皮。世間之人亦復如是。其不殺者喻於白圭。其駝皮者即喻財貨。天雨濕爛喻於放逸敗壞善行。不殺戒者即佛法身最上妙因。然不能修。但以財貨造諸塔廟供養眾僧。捨根取末不求其本。漂浪五道莫能自出。是故行者應當精心持不殺戒」(估客駝死喻)


      •摘錄自•《百喻經》及《百喻新譯》
    回目錄 
    本會訊息

     ●徵求義工

    本會目前需求義工幫忙,項目如下:

    一、法寶流通股:包書、寄書作業。(不限性別,但體弱者不宜。)
      工作地點:三元街。

    二、視訊股:光碟、錄音帶製作各項作業。(含電腦儀器操作、需較細心者。)
      工作地點:杭州南路。

    時間:週一∼週五,8:30~12:00, 13:30~18:00。

    凡有願發心幫忙者,可與本會聯絡:(02) 2395-1198 #31 (徐師姐)

    佛學講座 ∼∼本會永久開設各種佛學課程,免費參加!

    本會目前開設課程如下:
    週一 (原始佛法研習班│唯識法相宗-解深密經│維摩詰所說經│如來藏中的故事│金剛般若經研討│阿彌陀經要解親聞記研討)
    週二 (中級烹飪班*│大佛頂首楞嚴經│佛像繪畫班*│天台四教儀集註│百法明門論研討│佛法英語初級班*)
    週三 (兒童中英文讀經班│十地經論│大乘止觀法門│念佛圓通章疏鈔│八大人覺經研討班)
    週四 (素食生機班*│初級烹飪班*│初級靜坐班*│無量壽經│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入菩薩行論進階研討班│楞嚴經研討班│佛學入門)
    週五 (佛法英語閱讀班*│大品般若經與現觀莊嚴論│六祖壇經研討班│釋禪波羅密次第法門│三十七道品)
    週六 (摩訶般若波羅密經導讀│楞嚴經文句研討班|漢音書詩教學│菩提道次第廣論 研討班|瑜伽師地論修所成地研討班│宗義寶藏│兒童書法班*│兒童讀經班│地藏經科注)
    (以上課程歡迎隨時加入上課,但註明"*"之課程請事先報名!)
     詳情請參考>>課程表

    回目錄 

     ●新開課程

    楞嚴經文句研討班 本會地下室教室(2)每週六早上,自十月二日起,將由密寶法師帶領研討「楞嚴經文句」(蕅益大師),歡迎大眾一起來參加研討。
    主 講:密寶法師
    地 點:本會地下室教室(二)
    時 間:十月二日起每週六早上 10:00 ~ 12:00

    菩提道次第廣論
    研討班
    本會地下室教室(2)每週六下午,自九月四日起,將由密寶法師帶領研討「菩提道次第廣論」,歡迎大眾一起來參加研討。
    主講:密寶法師
    地點:本會地下室教室(二)
    時間:2004/9/04起,每週六下午 2:30~5:00

    梵唄班招生
    課程內容:佛門禮儀、法器說明、在家居士常用早課、晚課、六句讚。
    上課時間:9/19每週日晚上18:30~ 20:30
    上課地點:本會三樓講堂。
    對ˉˉ象:凡有興趣之三寶弟子或社會大眾均可。
    報名時間:自即日起至9/ 17。
    報名方式:報名表備索,面交或函寄至本會
    費ˉˉ用:全免。
    備ˉˉ註:報名人數不限。

    念佛圓通章疏鈔本會地下室教室(2)每週三晚上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研討班」課程,已於七月 下旬圓滿,故自八月十一日起,李健龍居士將發心繼續帶領研討「大勢至菩薩念佛 圓通章疏鈔」(續法法師著),歡迎大眾共參法益。
     時 間: 8/ 11起,每週三晚上 7:30 ∼ 9:30
     地 點:本會地下室教室(2)
    回目錄 

    念佛共修活動

    大悲懺 本會每週六之「大悲懺」共修活動時間如下:
    時 間: 14:00 ∼ 16:00
    地 點: 本會七樓教室
    念佛共修 每週六: 14:00∼18:00 (19:00~21:30 誦無量壽經)
    每週日: 08:50∼18:00
    地 點: 本會十二樓佛堂

    功德徵信

      本會之2004年7月之功德芳名已刊登,有需要者可查閱本會之網頁∼ 功德芳名徵信錄

    回目錄 

    基金會介紹服務公告佛陀及其教法日常生活佛法演講聲音檔經書電子檔

    財 團 法 人 佛 陀 教 育 基 金 會
    The Corporate Body of
    The Buddha Educational Foundation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100)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55號11樓
    11F, 55, Sec. 1, Hang Chow S. Rd., Taipei, Taiwan, R.O.C.
    Tel: +886-2-2395-1198, Fax: +886-2-2391-3415
    法寶流通專線:Fax: +886-2-2396-5959
    郵政劃撥:07694979 戶名: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