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育基金會 電子報
  前期目錄
佛陀教育電子報
2003-5-15 內容摘要
佛法演講聲音檔

  本會網站「佛法演講聲音檔下載」服務新增下列 MP3 檔及講義檔,歡迎下載:

講    題 主    講 備    註
成佛之道 仁俊法師 (淨蘭若)
修學佛法必經的四階段 仁俊法師  
不忘四語不輕屈 仁俊法師  
大乘起信論 達理法師  
四教儀 顯明法師  
入菩薩行論 心宏法師 每星期三晚上於本會三樓講堂續講中
瑜伽師地論選讀 廖誠麟居士 每星期五晚上於本會三樓講堂續講中
百法明門論 廖誠麟居士 每星期一晚上於本會地下室 (1) 教室續講中
圓覺經 簡豐文居士 每星期二晚上於本會三樓講堂續講中
楞伽經 簡豐文居士 每星期三晚上於本會七樓教室續講中

各宗祖師傳記

天台宗三十祖∼幽溪傳燈大師

  明代中興天台宗之僧人。明世宗嘉靖卅三年生(西元 1554 年),浙江衢州府西安縣人,俗姓葉,字無盡,號有門。少年投禮進賢映庵禪師剃染,後隨百松真覺法師聽講《法華》,學天台教觀。明神宗萬曆十年(西元 1582 年),問百松楞嚴大定之旨,見百松瞪目周視,忽而契入,百松大師授以金雲紫袈裟。十五年,卜居天台山幽溪高明寺,立天台祖庭,教授學徒,兼研習禪及淨土,世稱幽溪大師。師常開講席,嘗於新昌石山寺大佛前任「豎義」一職時,講學之際,闔眾齊聞天樂之鏗鏘,講畢乃寂。又屢修法華、大慈、光明、彌陀、楞嚴等諸懺,每歲修行四種三昧,身先率眾,精進勇猛。預知時至,手書「妙法蓮華經」五字,高唱經題二回,泊然而寂,世壽七十五。

  其所撰「淨土生無生論」,融會天台宗三觀之旨,闡揚淨土法門。神宗萬曆廿五年,撰「楞嚴經玄義」四卷,續出「天台山方外志」卅卷、「楞嚴經圓通疏」十卷、「性善惡論」六卷、「阿彌陀經略解圓中鈔」二卷、「維摩經無我疏」十二卷、「天台傳佛心印記註」二卷及「淨土法語」、「觀經圖頌」等。註「楞嚴」、「維摩」等經,著述態度甚為嚴肅,每下筆必披戒衲。前後應講席七十餘期。

  大師宣揚天台思想的主要著作有「天台傳佛心印記註」、「天台山方外志」、「性善惡論」等。其中《性善惡論》一種,著重闡發了宋以來天台宗所謂「性惡法門」的思想。其中心思想為︰「蓋台宗之言性也,則善惡具,言修也,而後善惡分。乃本具佛界為性善,本具九界(指菩薩、聲聞、緣覺及六道︰天、人、修羅、地獄、畜生、餓鬼)為性惡;修成佛果為修善,修成九界為修惡。」同時,他反覆強調天台宗性具善惡論與儒家性善、性惡之論的不同。

  大師同時兼研淨土、禪宗。「阿彌陀經略解圓中鈔」則以天台圓教中道第一義諦來闡釋淨土教理,其自序中云:「意以極樂依正為妙有,一心持名為真空。微真空而莫能證於極樂之妙有;微妙有而莫能顯於此心之真空。所謂不思議假非偏假,真空不空非但空;合是二者而行之,則圓中圓滿非但中之道成。是故命為鈔焉。」又《淨土法語》一篇,均受到明代淨土學者的高度稱讚。

•參考資料•

《佛光大辭典》、《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及《天台教學史》

佛法點滴

山家山外

  宋代天台宗之山家派與山外派的合稱。山家派為正統派,指四明知禮一系。山外派為被四明知禮一系所貶抑的天台宗支派,指慶昭、智圓一系。

  天台宗經五代時吳越王錢弘俶,向高麗求得重要著述而復興。入宋以後的傳承,從義寂、義通到慈雲遵式、四明知禮益趨興盛。遵式嘗於乾興元年在天竺替皇室行懺,並請得天台教典入藏(天聖四年編入),一宗的勢力即以四明、天竺等地為重心。

  兩派之筆戰波瀾,先是山外派之晤恩作「發揮記」一書,以「觀心釋」乃後人附加,而專解釋略本,其門弟源清、洪敏亦造難詞二十條,同奉此說,否定廣本之觀心釋。時有善信者,致書四明知禮,請其撰文對評二十條難詞,知禮乃作「扶宗釋難」,指摘二十條難詞之說。與知禮同時,而屬於義寂同門慈光志因一系的有慈光晤恩、奉先源清。源清傳梵天慶昭、孤山智圓等。他們受了賢首、慈恩學說的影響,只信智顗《金光明經玄義》的略本為真作,而以該書的廣本為偽撰,並主張觀心法門應該是真心觀,即以心性真如為觀察的對象,連帶主張真心無性惡、真如隨緣而起等說。

  這些主張都為知禮所反對,知禮相信《玄義》廣本為真並專說妄心觀。知禮曾以七年的長時間和晤恩、智圓等往復辯難,意見終於不能一致,而分裂為兩派,知禮等稱為山家,晤恩等稱為山外。其後,知禮還闡明別教有但理(即真如)隨緣,與圓教的性具隨緣不同,以及色心在一念中都具有三千等說法,以致引起門下仁岳和慶昭門下永嘉繼齊等的異議。最後,仁岳和知禮法孫從義都反對山家之說,而有「後山外」一派之稱(亦稱雜傳派)。不過知禮門下廣智(尚賢)、神照(本如)、南屏(梵臻)三家繼續發揮師說,影響甚大,終至以山家之說代表天台一宗,而盛行於南宋世。


本會訊息

課程暫停

  因考慮SARS傳染病之嚴重性,本會下列的課程及共修活動暫停:

課程活動 停課期間
佛法英語閱讀班 每週五 5/16∼5/30
初級靜坐班 每週四 5/8∼6/6
原始佛法研習班 每週一 5/5∼6/2
兒童讀經班 每週三 4/30∼5/28
無量壽經讀誦 每週六 4/26∼6/1
念佛共修 每週六、日 4/26∼6/1

課程暫停

  本會地下室教室每週五之「佛法英語閱讀班」,因 SARS 疫情尚有蔓延跡象,為顧及學員身體健康,故本課程自 5 月 16 日起課程暫停三週。


基金會介紹服務公告佛陀及其教法日常生活佛法演講聲音檔經書電子檔

財 團 法 人 佛 陀 教 育 基 金 會
The Corporate Body of
The Buddha Educational Foundation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台北市中正區100杭州南路一段55號11樓
11F, #55, Sec. 1, Hang-Chow S. Rd.,
100, Taipei, Taiwan
TEL: +886-2-2395-1198
FAX: +886-2-2391-3415
FAX: +886-2-2396-5959(法寶流通專線)
郵撥: 07694979 戶名: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
統編: 21102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