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育基金會 電子報
  前期目錄
佛陀教育電子報
2003-4-24 內容摘要
佛法演講聲音檔

  本會網站「佛法演講聲音檔下載」服務新增下列 MP3 檔及講義檔,歡迎下載:

講    題 主    講 備    註
入菩薩行論 心宏法師 每星期三晚上於本會三樓講堂續講中
瑜伽師地論選讀 廖誠麟居士 每星期五晚上於本會三樓講堂續講中
百法明門論 廖誠麟居士 每星期一晚上於本會地下室 (1) 教室續講中
圓覺經 簡豐文居士 每星期二晚上於本會三樓講堂續講中
楞伽經 簡豐文居士 每星期三晚上於本會七樓教室續講中
大乘起信論 簡豐文居士 每星期五晚上於本會七樓教室續講中

各宗祖師傳記

天台宗九祖∼荊溪湛然大師  (上)

  (西元 711∼782 年)唐代僧。天台宗第九祖。常州荊溪(江蘇宜興)人,俗姓戚。家世業儒,而獨好佛法。玄宗開元十五年(西元 727 年),十七歲遊浙東,尋師訪道。至十八年(西元 730 年),於東陽遇金華方巖,示以天台教門並授以《摩訶止觀》等書,受天台止觀。二十歲入左溪玄朗之門,研習天台宗教義,盡得其學。到天寶七年(西元 748 年)卅八歲於宜興君山鄉淨樂寺出家,又至越州跟從曇一法師學律,廣究律部。後於吳郡開元寺講《摩訶止觀》。玄朗示寂(天寶十三年,西元 754 年)後,師繼其席,在東南各地盛弘天台的教法。當時禪、華嚴、法相諸宗,名僧輩出,各闡宗風,湛然概然以己任,常對弟子說︰「今之人或蕩於空,或膠於有,自病病他,道用不振,將欲取正,捨予誰歸?」從而祖述所傳,撰天台三大部的註釋及其他,凡數十萬言,顯揚宗義,對抗他家,於是台學復興。師提出無情有性之說,主張木石等無情之物亦有佛性,發展天台教義。歷住蘭陵(今江蘇武進縣)、清涼諸剎,所至之處,四眾景從,德譽廣被。天寶、大曆年間,玄宗、肅宗、代宗優詔連徵,皆稱疾不就。晚年居於天台國清寺,以身誨人,耆年不倦;當大兵大饑之際,學徒來集的更多。德宗建中三年(西元 782 年)二月,示寂於佛隴道場,世壽七十二,法臘四十三。弟子梁肅為撰碑銘。

  師為天台宗中興之祖,世稱荊溪尊者、妙樂大師,又稱記主法師。北宋開寶年中,吳越王錢氏追諡「圓通尊者」之號。弟子有道邃、普門、元皓、行滿、智度、法顒等卅九人。道邃、行滿後來傳教觀於日僧最澄,最澄盡寫此宗的教籍以歸,開立日本的天台宗。賢首宗的清涼澄觀大師,早年亦嘗從湛然受學《止觀》及《法華》、《維摩》等疏。又有翰林學士梁肅,也曾從湛然學教觀,深得心要,嘗以《摩訶止觀》文義弘博,刪定為六卷,又述《止觀統例》一卷等。其說出入儒釋,和宋代理學極有關係。此外,從湛然受學的人士,有李華等數十人。

下期待續 ...

【註】

天台九祖,指從初祖龍樹菩薩、二祖北齊慧文、三祖南嶽慧思、四祖天台智顗、五祖章安灌頂、六祖法華智威、七祖天宮慧威、八祖左溪玄朗至九祖荊溪湛然。然亦有稱北齊慧文為天台初祖者,蓋 以龍樹為印度人,故未予計入;若如是計者,荊溪湛然大師應是第八祖。

佛法點滴

淨空法師開示摘要(2001.9.23•佛陀教育基金會三樓講堂)  (上)

  光陰過得很快,不知不覺人就變老了。記得我到台灣來的時候是廿二歲,半個世紀一彈指就過去了。佛在經上常常教導我們,「世間無常,國土危脆」,我們生活在現代,對於世尊這兩句話體會得很深。所謂:「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在六道裡得人身的機會確實不多,可是我們今天已得人身、已聞佛法,實在說是不容易的。在這時代,正如《楞嚴經》所說「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如果我們沒有能力辨別邪正,跟著邪師去學法,那就錯了,錯到底了。如果世間邪師不多,我們這個世間就不會有這麼多的災難。

  邪與正怎麼分別?佛在經上教給我們一個最簡單的區別方法:「十善業道」。依照十善業道修的,這是正;如果跟十善業道完全相違背的,那就是邪,這是最容易區別邪與正。別人邪與正固然跟我們有關係,還不是最要緊的;最重要的、最要緊的是自己是邪還是正,這是第一重要。我們須用十善來檢點自己身口意三業的行為:我們起心動念還有沒有貪瞋痴?言語有沒有造妄語、惡口、兩舌、綺語?身業有沒有造殺盜淫?如果這些念頭沒有斷,行為還在繼續,我們雖然學佛,還是站在魔的那一邊,是邪法的一邊,不是正法。所以真正學佛的人,不多!無論是在家出家。

  皈依,是真正發願進入佛門想學佛。皈是回歸,依是依靠。我們接受三皈傳授,是「反邪」三皈,就是從邪回過頭來歸依正!我們有沒有回過頭呢?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講得好,皈依佛,佛是覺。將「迷」捨掉,依「覺」,從迷回過頭來依覺悟,叫皈依佛。我們有沒有做到?從「邪知邪見」回過頭來,依「正知正見」。十惡的見解,殺盜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瞋痴,這個觀念是邪知邪見,我們是不是從邪知邪見回過頭來依正知正見?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乃至於不貪、不瞋、不痴,這是正知正見。我們是不是真的回過頭來?

  諸位要懂得:佛教重實質不重形式!我初學佛的時候,是章嘉大師教導我的,以後再沒有聽到有人這種說法。前年在新加坡,新加坡總統納丹先生跟我們一起吃飯,他也提到這句話,我感到非常驚訝!他是印度教徒,但他告訴我,他最尊敬的是佛教:「佛教重實質,不重形式」,這句話是我第二次聽到;五十年前聽章嘉大師說,納丹是我第二次聽講的,不容易!內行人才能說得出來。「實質」是什麼?「做到」,這才是真的。如果我們只是形式上皈依,沒有做到,佛絕不承認你是他的弟子,護法神絕對不會擁護你,因為你不是佛弟子,你不是真正的善人。不是真正善人,掛個善人招牌;不是佛弟子,冒充佛弟子,那怎麼行?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重實質不重形式。我們要認真努力去做,一定要把它做好,做到究竟圓滿,這個人就成佛了。不努力不行!不認真不行!

  別人怎麼作法與我不相干,別人怎麼說法與我也不相干,我們只是默默的去做。遇到別人毀謗、諷刺,甚至於陷害,不必放在心上,若無其事!就是被人害死了,正好念佛往生,一絲毫怨恨心都沒有,心永遠是平靜的,這是佛心。如果還有一念報復的念頭、不平的念頭,我們自己就墮落了。這是講實質,學佛要在這個地方學起。學佛的人,像佛一樣,心永遠是清淨的、是平等的、是真誠的,永遠是覺悟的,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所以《無量壽經》經題上,「清淨」就是僧寶,「平等」是法寶,「覺」是佛寶,經題中「清淨、平等、覺」具足三寶。我們要依靠這經典,把自己的「清淨、平等、覺」修在一切時、一切處、一切環境當中,修是修正,行是迷邪染的行為,把迷邪染修正過來,修成覺正淨,這就對了。

  一入佛門,佛就把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傳授給我們,一絲毫都不吝法;我們一入佛門,佛就把最好的東西,告訴我們。問題在於:我們懂不懂,是不是真的聽清楚、聽明白?是不是真的能夠依教奉行?關鍵在此地。我們真聽懂了、聽明白了,依教奉行,決定得利益。佛改變了我們對人生的看法,對於整個宇宙的看法,建立起正確、純正的人生觀宇宙觀,幫助我們達到純淨純善。

  我們現在修學真的是迫切需要《十善業道經》。我們現在感到這個世間苦。恐怖分子襲擊美國紐約世貿大樓,很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我接到美國那邊同修打電話給我,人心惶惶;不但美國人心惶惶,舉世人心惶惶,大家都陷在恐怖之中,這個問題到底怎麼辦?佛在《十善業道經》經文一開端,就告訴龍王,龍王是我們大眾的代表:「菩薩有一法,能離一切世間苦」。世間苦,當然包括我們現實的環境在內。什麼方法?佛教給我們,「晝夜常念善法」,心善!晝夜不間斷。不要想惡,只想善。什麼善?確確實實就是指十善業道,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晝夜要常常念著十善、「思惟」十善。我們起心動念,想什麼?不要想別的,專想十善;「觀察」十善,把十善落實到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遵守這十個戒條,務必要叫善業念念增長。

  經文又有一句重要的話,說的是:決定不容許有一絲一毫不善夾雜在其中。這句話重要!你能夠這樣修,什麼樣的災難、苦報,都能夠平安度過。你能得諸佛護念、諸天善神擁護、保佑你。這是佛教給我們的方法。我們真懂了、真明白了,把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遵循佛陀教誨去修學,現在心就很安、平安。災難在我面前,我的心如如不動,絕不受外面環境的影響。如果把修學再向上提升,像《般若心經》所講的:「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是高級的佛法,十善業道是初級的佛法。可是諸位要曉得,沒有初級的十善,決定沒有高級的般若。我們的修學要從礎上奠定功夫。許許多多學佛的人,沒有在根本基礎上下功夫,所以學幾十年、學一輩子,功夫不得力,他的心、他的念頭還是被外境轉,這是功夫不得力。你會被環境轉,就脫不了災難;至少要修到不會再被外面環境轉,要有這個功夫。《楞嚴經》上說得很好:若能轉境,則同如來。要像佛菩薩一樣,自己有能力轉境界,不會被境界所轉,這就對了。

下期待續 ...


本會訊息

佛誕日    上大供

  本會將於 5 月 8 日(農曆四月初八)釋迦牟尼佛聖誕(浴佛節),於本會十二樓佛堂舉辦供佛儀軌;歡迎大眾隨喜參加。

  • 日 期:5 月 8 日(週四)
  • 時 間:早上 11:00∼12:00
  • 地 點:十二樓佛堂

素食烹飪課程    招生

  本會七樓教室每週四的「素食生機班」與「初級烹飪班」將於 92 年 5 月 22 日開辦新一期課程;故於 5 月 21 日(週三)統一接受現場報名;若當天未報名者,則請於下一期再來報名參加。

  • 報名日期:92 年 5 月 21 日(週三)
  • 報名時間:早上 9:00 起
  • 報名地點:七樓教室
  • 名  額:限額四十五名,額滿為止。

功德徵信

  本會月刊中三月份功德芳名已更正,祈十方大德善加利用。如無須每月郵寄月刊者,可通知本會,以善用資源。



基金會介紹服務公告佛陀及其教法日常生活佛法演講聲音檔經書電子檔

財 團 法 人 佛 陀 教 育 基 金 會
The Corporate Body of
The Buddha Educational Foundation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台北市中正區100杭州南路一段55號11樓
11F, #55, Sec. 1, Hang-Chow S. Rd.,
100, Taipei, Taiwan
TEL: +886-2-2395-1198
FAX: +886-2-2391-3415
FAX: +886-2-2396-5959(法寶流通專線)
郵撥: 07694979 戶名: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
統編: 21102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