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開示摘要(2001.9.23•佛陀教育基金會三樓講堂) (上)
光陰過得很快,不知不覺人就變老了。記得我到台灣來的時候是廿二歲,半個世紀一彈指就過去了。佛在經上常常教導我們,「世間無常,國土危脆」,我們生活在現代,對於世尊這兩句話體會得很深。所謂:「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在六道裡得人身的機會確實不多,可是我們今天已得人身、已聞佛法,實在說是不容易的。在這時代,正如《楞嚴經》所說「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如果我們沒有能力辨別邪正,跟著邪師去學法,那就錯了,錯到底了。如果世間邪師不多,我們這個世間就不會有這麼多的災難。
邪與正怎麼分別?佛在經上教給我們一個最簡單的區別方法:「十善業道」。依照十善業道修的,這是正;如果跟十善業道完全相違背的,那就是邪,這是最容易區別邪與正。別人邪與正固然跟我們有關係,還不是最要緊的;最重要的、最要緊的是自己是邪還是正,這是第一重要。我們須用十善來檢點自己身口意三業的行為:我們起心動念還有沒有貪瞋痴?言語有沒有造妄語、惡口、兩舌、綺語?身業有沒有造殺盜淫?如果這些念頭沒有斷,行為還在繼續,我們雖然學佛,還是站在魔的那一邊,是邪法的一邊,不是正法。所以真正學佛的人,不多!無論是在家出家。
皈依,是真正發願進入佛門想學佛。皈是回歸,依是依靠。我們接受三皈傳授,是「反邪」三皈,就是從邪回過頭來歸依正!我們有沒有回過頭呢?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講得好,皈依佛,佛是覺。將「迷」捨掉,依「覺」,從迷回過頭來依覺悟,叫皈依佛。我們有沒有做到?從「邪知邪見」回過頭來,依「正知正見」。十惡的見解,殺盜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瞋痴,這個觀念是邪知邪見,我們是不是從邪知邪見回過頭來依正知正見?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乃至於不貪、不瞋、不痴,這是正知正見。我們是不是真的回過頭來?
諸位要懂得:佛教重實質不重形式!我初學佛的時候,是章嘉大師教導我的,以後再沒有聽到有人這種說法。前年在新加坡,新加坡總統納丹先生跟我們一起吃飯,他也提到這句話,我感到非常驚訝!他是印度教徒,但他告訴我,他最尊敬的是佛教:「佛教重實質,不重形式」,這句話是我第二次聽到;五十年前聽章嘉大師說,納丹是我第二次聽講的,不容易!內行人才能說得出來。「實質」是什麼?「做到」,這才是真的。如果我們只是形式上皈依,沒有做到,佛絕不承認你是他的弟子,護法神絕對不會擁護你,因為你不是佛弟子,你不是真正的善人。不是真正善人,掛個善人招牌;不是佛弟子,冒充佛弟子,那怎麼行?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重實質不重形式。我們要認真努力去做,一定要把它做好,做到究竟圓滿,這個人就成佛了。不努力不行!不認真不行!
別人怎麼作法與我不相干,別人怎麼說法與我也不相干,我們只是默默的去做。遇到別人毀謗、諷刺,甚至於陷害,不必放在心上,若無其事!就是被人害死了,正好念佛往生,一絲毫怨恨心都沒有,心永遠是平靜的,這是佛心。如果還有一念報復的念頭、不平的念頭,我們自己就墮落了。這是講實質,學佛要在這個地方學起。學佛的人,像佛一樣,心永遠是清淨的、是平等的、是真誠的,永遠是覺悟的,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所以《無量壽經》經題上,「清淨」就是僧寶,「平等」是法寶,「覺」是佛寶,經題中「清淨、平等、覺」具足三寶。我們要依靠這經典,把自己的「清淨、平等、覺」修在一切時、一切處、一切環境當中,修是修正,行是迷邪染的行為,把迷邪染修正過來,修成覺正淨,這就對了。
一入佛門,佛就把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傳授給我們,一絲毫都不吝法;我們一入佛門,佛就把最好的東西,告訴我們。問題在於:我們懂不懂,是不是真的聽清楚、聽明白?是不是真的能夠依教奉行?關鍵在此地。我們真聽懂了、聽明白了,依教奉行,決定得利益。佛改變了我們對人生的看法,對於整個宇宙的看法,建立起正確、純正的人生觀宇宙觀,幫助我們達到純淨純善。
我們現在修學真的是迫切需要《十善業道經》。我們現在感到這個世間苦。恐怖分子襲擊美國紐約世貿大樓,很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我接到美國那邊同修打電話給我,人心惶惶;不但美國人心惶惶,舉世人心惶惶,大家都陷在恐怖之中,這個問題到底怎麼辦?佛在《十善業道經》經文一開端,就告訴龍王,龍王是我們大眾的代表:「菩薩有一法,能離一切世間苦」。世間苦,當然包括我們現實的環境在內。什麼方法?佛教給我們,「晝夜常念善法」,心善!晝夜不間斷。不要想惡,只想善。什麼善?確確實實就是指十善業道,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晝夜要常常念著十善、「思惟」十善。我們起心動念,想什麼?不要想別的,專想十善;「觀察」十善,把十善落實到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遵守這十個戒條,務必要叫善業念念增長。
經文又有一句重要的話,說的是:決定不容許有一絲一毫不善夾雜在其中。這句話重要!你能夠這樣修,什麼樣的災難、苦報,都能夠平安度過。你能得諸佛護念、諸天善神擁護、保佑你。這是佛教給我們的方法。我們真懂了、真明白了,把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遵循佛陀教誨去修學,現在心就很安、平安。災難在我面前,我的心如如不動,絕不受外面環境的影響。如果把修學再向上提升,像《般若心經》所講的:「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是高級的佛法,十善業道是初級的佛法。可是諸位要曉得,沒有初級的十善,決定沒有高級的般若。我們的修學要從礎上奠定功夫。許許多多學佛的人,沒有在根本基礎上下功夫,所以學幾十年、學一輩子,功夫不得力,他的心、他的念頭還是被外境轉,這是功夫不得力。你會被環境轉,就脫不了災難;至少要修到不會再被外面環境轉,要有這個功夫。《楞嚴經》上說得很好:若能轉境,則同如來。要像佛菩薩一樣,自己有能力轉境界,不會被境界所轉,這就對了。
下期待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