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育基金會 電子報
  前期目錄
佛陀教育電子報
2003-2-20 內容摘要
佛學講座
  本會三樓講堂每週五晚上之《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已於元月下旬圓滿;故自 2 月21日起,廖誠麟居士發心開講《瑜伽師地論》,歡迎諸位大德共參法益。
  • 講 題:《瑜伽師地論》
  • 主講者:廖誠麟居士
  • 時 間: 2 月21日起,每週五晚上7:30∼9:00
  • 地 點:三樓講堂
研討班公告
  本會自 2 月22日起,於每週六早上在七樓教室由廖誠麟老師發心帶領研討《大智度論》,歡迎諸位大德一起來參加研討。
  • 課 程:《大智度論》研討班
  • 時 間: 2 月22日起,每週六上午10:00∼12:00
  • 地 點:七樓教室
佛法演講聲音檔

  本會網站「佛法演講聲音檔下載」服務新增下列 MP3 檔及講義檔,歡迎下載:

講    題 主    講 備    註
安住身心•身心安住 妙境法師 (新加坡•普覺禪寺)
妙境法師佛學座談 妙境法師 (法雲寺禪學院)
妙境法師佛法開示 妙境法師 (台北•聞思修書屋)
入菩薩行論 心宏法師 每星期三晚上於本會三樓講堂續講中
百法明門論 廖誠麟居士 每星期一晚上於本會地下室 (1) 教室續講中
圓覺經 簡豐文居士 每星期二晚上於本會三樓講堂續講中
楞伽經 簡豐文居士 每星期三晚上於本會七樓教室續講中
大乘起信論 簡豐文居士 每星期五晚上於本會七樓教室續講中

  本會網站「佛法演講聲音檔下載」服務有下列檔案更新:

講    題 主    講 備    註
普賢行願品輯要疏選讀 淨空法師 原聲音檔格式 .rm 更新為 .mp3

各宗祖師傳記

華嚴宗四師之首∼棗柏大士

  華嚴宗以李通玄、子璿、淨源、義和等為四師。其中,李通玄(西元 635 ∼ 730 年)是唐代華嚴學者。王族出身,淪州(今河北省淪縣東南)人,或謂滄州(河北滄縣)人,世稱李長者,又稱棗柏大士。

  長者青年時鑽研易理,到四十餘歲時,專攻佛典,潛心《華嚴》。當時正值《八十華嚴》譯成,於開元七年(西元 719 年)春,他攜帶新譯《華嚴經》到太原盂縣西南同潁鄉大賢村高山奴家,造論闡明經義。三年足不出戶,據說每天早晨只食棗十顆、柏葉餅一枚,由此世稱『棗柏大士』。他後來攜帶論稿移居神福山原下的土龕(即太原壽陽方山土龕)繼續撰述,經過五年告成。這就是《新華嚴經論》四十卷。繼而又作《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四卷。開元十八年(西元 730 年,一說開元二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圓寂,壽九十六歲。宋徽宗賜號「顯教妙嚴長者」。

  他的著述除上述兩種而外,還有《會釋》七卷(後附論文)、《略釋》即《華嚴經中卷大意略敘》一卷、《解迷顯智成悲十明論》一卷均現存。此外還著有《十玄六相》、《百門義海》、《普賢行門》、《華嚴觀》,又,《十門玄義排科釋略》一卷、《眼目論》一卷及諸詩賦均散佚。

  《新華嚴經論》在李通玄長者死後四、五年,才由僧人廣超等傳寫弘通,到了宣宗大中(西元 847 ∼ 859 年)年中,福州開元寺比丘志寧又將論文會入經文之下,成一百廿卷,後又經思研整理,稱為《華嚴經合論》,就流傳得更普遍了。宋•戒瓖的《大方廣佛華嚴經要解》一卷,便是依據長者的學說而輔以澄觀的學說而作。又有關於他的《合論》提要之書,有明•李贄作的《華嚴經合論簡要》四卷、明•方澤作的《華嚴經合論纂要》三卷。

  長者在智儼、法藏一系以外,別樹一幟,於華嚴一宗傳統的學說,有不少的變更,如志寧在〈華嚴經合論序〉中說︰「其論所明,與諸家疏義稍有差別。」長者自己也說他的分宗立教,和先德所立有少分不同。但大體仍不出法界圓融的義旨。他在《新華嚴經論》的卷首,立十門解釋《華嚴》一經的義旨。這十門都是自出機杼,特別是所立十宗、十教的教判,和法藏一系的五教十宗說迥不相同。

  李通玄長者的《新華嚴經論》中有不少獨創的見解,所以能於賢首、清涼等華嚴宗師的著述外別樹一幟。而論中應用《易經》的思想來解釋《華嚴》,也是引起學者注意並促使此論推廣、流行的一個因素。

•參考資料•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佛光大辭典》

佛法點滴

居 士

  梵語音譯「伽羅越」或「迦羅越」。指歸依佛門的在家男子。梵語原義有家長、家主、長者之義,又有居財之士或居家有道之士之意。即指「吠舍」階級的豪富者,或指在家的有德有道之士。

  經律中所說的居士,通常即指四姓中的吠舍種姓之富人,如《中阿含》卷一〈水喻經〉云︰「剎利、梵志、居士、工師。」《長阿含》卷二十二〈世本緣品〉云︰「婆羅門種、居士種、首陀羅種。」《大品般若經》卷一︰「剎利大姓、婆羅門大姓、居士大家。」《放光般若經》卷一︰「尊者家、梵志大姓家、迦羅越家。」《注維摩經》卷二︰「什曰︰外國白衣多財富樂者名為居士。(中略)肇曰︰積錢一億入居士里。」《五分律》卷二十一︰ 「問言︰汝各有幾財得為居士﹖第一人言︰我錢有十三億。第二人言︰我有十四億。第三人言︰我有十四億,又有一無價摩尼珠。二十億言︰我有二十億,復有五百摩尼珠、一摩尼寶床。」

  然《大智度論》等,另稱居家有道之士為居士,如《大智度論》卷九十八云︰「居士真是居舍之士,非四姓中居士。」《維摩義記》卷一(末)云︰「居士有二︰(一)廣積資產,居財之士名為居士。(二)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為居士。」《維摩經略疏》卷三亦云︰「外國居財一億稱下居士,乃至百億名上居士,此土居家德素亦名居士。」

  在我國,居士一詞原出自《禮記》〈玉藻篇〉;又,《韓非子》一書記載周時有居士任矞、華仕兄弟二人。可知在家不求仕宧,而怡然自得於道藝者,即稱為居士,故我國、日本等地,皆稱有道之處士為居士。如梁朝傅翕、北魏劉謙之、唐代李通玄等人都是身雖在家卻能通達佛道的著名居士。《祖庭事苑》卷三︰「凡具四德乃稱居士︰(一)不求仕宦,(二)寡欲蘊德,(三)居財大富,(四) 守道自悟。」此說即綜合上述諸說而成。

  至後世,佛教徒往往在死後之法名上附加此稱,或稱將軍及貴顯者為大居士,稱士人、讀書人等為居士。至近代則泛稱一般在家佛教徒為居士。此外,對於女性亦有女居士之稱。
 

本會訊息

基金會工作辦法

捐助章程•組織細則•工作辦法                文件下載
DynaDoc 文件
(下載閱讀程式)
MS Word 文件 一般文字檔

課程異動

  本會七樓教室每週六早上之「佛法研習班實習講座」,從 2 月22日起,上課地點改在地下室教室(3),時間改為下午14:30∼17:00,歡迎各位大德蒞臨指導。



基金會介紹服務公告佛陀及其教法日常生活佛法演講聲音檔經書電子檔

財 團 法 人 佛 陀 教 育 基 金 會
The Corporate Body of
The Buddha Educational Foundation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台北市中正區100杭州南路一段55號11樓
11F, #55, Sec. 1, Hang-Chow S. Rd.,
100, Taipei, Taiwan
TEL: +886-2-2395-1198
FAX: +886-2-2391-3415
FAX: +886-2-2396-5959(法寶流通專線)
郵撥: 07694979 戶名: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
統編: 21102881